5月1日
《经济日报》
报道宜昌文旅
一方面继续抓实疫情防控
另一方面积极危中寻机、努力破局
其中
枝江同心花海景区
被点赞报道
《经济日报》年5月1日第6版
部分选段
?
疫情给湖北宜昌旅游业带来不小困难——
经营者的信心没有变
记者柳洁董庆森
新冠肺炎疫情给不少行业带来沉重打击,旅游业首当其冲。作为屈原昭君故里、世界水电名城的湖北省宜昌市,文化旅游是城乡发展的“金名片”,也是百姓增收致富的“金饭碗”。数据显示,清明假期,宜昌市共接待游客.02万人次,同比增长9.30%;实现旅游收入9.93亿元,同比增长5.75%。
面对疫情防控常态化,宜昌文旅一方面继续抓实疫情防控,另一方面积极危中寻机、努力破局。
门票不火了怎么办
在枝江市同心花海景区,晚樱迎风摇曳,月季含苞待放。
“这里拍照太漂亮啦!门票只要19.9元,划得来!”宜昌市民王阿姨正拍照留念。
同心花海景区是一家以花卉游赏为主的3A级景区,卖门票一度是该景区的主要收入。年,景区的门票收入达到万元。
“我以为我们景区会一直靠着卖门票火下去,没想到一场疫情改变了一切。”4月12日,同心花海景区负责人王玉梅回想起年的春天,忍不住皱眉。“年3月初,我们满园的樱花、郁金香正盛开,但是景区却空无一人。”看到冷清的景区,王玉梅大哭了一场。
王玉梅心急如焚的时候,枝江市政府为王玉梅开通了农产品配送通道,鼓励她把园区的鲜花销售给市民,缓解景区无收入的困难。“我当时觉得像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王玉梅动员员工把郁金香、月季等鲜花进行分装,在枝江、宜昌城区进行配送销售。“我们的鲜花很受居家封控的市民欢迎,这也打开了我的思路:疫情时期,景区的发展必须打破门票依赖,寻找门票收入之外的创收增长点。”
单纯的赏花本身就存在产品单一、同质化严重等问题,导致景区抗风险能力弱。“把花卉做成产业,我们的景区才会壮大。”疫情的打击,让王玉梅坚定了自己的想法。年4月,王玉梅开始着手花卉基地建设。选育良种、学习技术、改良土壤……从最开始的几个大棚,到现在余亩的花卉基地,王玉梅的“花园”品种越来越丰富,品质越来越优良,“去年,我们景区开始承接城市建设、公园等花卉工程,仅这一项收入超0万元,高出门票收入近4倍”。
此外,王玉梅还注重花文化的开发传播。景区举办了樱花文化节、草坪音乐会、文化市集等活动,邀请旗袍社团、汉服社团、音乐家协会等到景区打卡表演,网聚景区人气。同心花海景区打造了以花卉文化为主的课程,开办研学基地、花艺课堂,将游客范围拓展到武汉、荆州、台湾等地。
“疫情给景区带来了挫折,也带来了机遇,倒逼我们思考发展出路。”王玉梅说,经历自我阵痛,才能涅槃重生,“深入挖掘花卉文化,努力做大做强花卉产业,是我们景区正在努力的目标和方向”。
“旅游业作为开放性、关联性、互补性程度极高的产业,正处于从满足观光休闲为主的需求功能,逐步进入区域和产业联动互利共赢发展需求的新阶段。”宜昌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肖发喜介绍,农旅、文旅、体旅等“产业联动、跨界混搭”的融合发展模式,成为疫情之下文旅业脱困的必然选择。
原标题:《《经济日报》点赞枝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