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在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举行的第场新闻发布会上,省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7月份以来,已逐步安全稳妥推进12岁至17岁人群接种。截至目前,全省12至17岁人群第一剂次接种率超过72%。疫苗接种是构建人群免疫屏障,阻断病毒传播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是校园疫情防控的一项重要举措。尽管现在还处在暑期,但12-17岁学生的疫苗接种还得谋划在前,行动在前。尤其是对于特殊群体——折翅天使们,更要细致贴心,用爱织密一张“应接尽接”防护网。
每个残障青少年身体缺陷不同,家长日常看护付出更多,相对一般家长来说,他们承受的压力更大。所以对于符合疫苗接种条件的孩子们,老师和党员干部们要多费心,从源头上告诉家长和孩子们,疫苗的安全性和接种疫苗的重要性,打开家长的顾虑。必要时,可带医生上门宣讲。譬如,兴山县特殊教育学校由班主任牵头,领导班子成员包班挂点,一对一打电话与家长沟通,从孩子的残障类型、目前身体状况以及服药情况全面分析,让家长明白只要不是“未成年人接种禁忌”中的10种类型,均可接种。耐心指导符合禁忌标准、不能接种的学生家长,带上孩子的病历开好“禁忌证明”。对家长感同身受的理解,权威专家的释疑,对孩子持续关爱,家长就会理解和支持。
宣传疫苗接种是一方面,工作还需要更细致更贴心。对于居住偏远的经常需要送教上门的残疾青少年而言,到统一接种点肯定存在困难,此事要充分发挥暑期学校老师暑期时间较为宽裕的优势,一方面沉下去主动作为解决家长的难题。另一方面联合乡镇、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专班,请求“送苗上门”。譬如,枝江市特殊教育学校和五峰县特殊教育学校,根据学生居住地分散的实情,积极联系相关乡镇和社区,请求对行动不便的学生提供上门接种,解决了家长的后顾之忧。学校科学部署,教师精准帮扶,乡镇、社区根据区域优势提供援助,多方力量汇聚成一股强大的爱心洪流,联合解决了残障青少年接种路上的“拦路虎”,让这一特殊群体实现“应接尽接,不漏一人”。
帮助残障青少年完成疫苗接种只是第一步,接种之后还应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