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怀祖(年~),祖籍枝江县董市镇人。父亲张子高是我国化学史研究的开拓者之一;姨父戴芳澜系中国著名植物学家。自幼受学术名流的影响,胸怀大志,培养爱国情怀。以报效国家的理想学习化工专业。年,抗日战争爆发。年,张怀祖先生随清华大学迁往昆明,在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三校联合成立的西南联合大学学习,是西南联大的第一届毕业生。年毕业,留校任教。年、到南开大学任教。年清华大学建立化工系,他应邀参与化工实验室的组建。他说:“西南联大由北大、清华、南开联合组建,所以说起来我的小学、中学、大学都在清华度过。我一直希望能做到‘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校训。”
年国家进行院系调整,将清华、北大等几所高校同石油相关的院系集中起来,组建了北京石油学院,他以副教授职称由清华大学化工系转入北京石油学院任石油工学教研室副主任,为国家军工不断做出重大科研贡献,频获殊荣。年,成功研制出当时国家紧缺的“扩散泵油”,又研制炮兵专用及舰艇专用的粘合剂等,填补国内急需的空白,年,获国防科委三等奖。年,获国家新产品试制二等奖;年2月10日,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聂荣臻元帅为之颁发“发明证书”。年被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年,援教越南,获胡志明奖章。系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曾当选山东省第四、五届政协委员,是健在最年长的北京石油学院创始人之一。
张怀祖是在我国石油工业方面卓有建树的著名科学家,他学识精深,业绩斐然,参与编著的《石油工学》《炼油工艺学》等书籍,一直在学术界享有盛誉。
20世纪40年代参加了清华大学化工系化工原理实验室建设,20世纪50年代初,国家科技水平很落后,他致力于石油炼制和石油产品的研究,创建了炼制系石油工学实验室。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由于中苏关系恶化,苏联从中国撤走援助专家和设备,润滑扩散泵的油品供应随即发生奇缺,张怀祖临危受命,进行扩散泵油的研制。他回忆说:“第一步是要把沸点在℃到℃之间的碳氢化合物分馏出来,因为范围窄,每次操作得到的油很少,所以工作量特别大。”提取出需要的馏分后,他又创造性地采用粉尘吸附法去除芳香烃、异构烷烃等组分,并实现废物再利用,极大地降低了成本。随后,他在工厂用了半年时间,选择原料、确定方法、设计装置,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将实验室的成果转变成了工业产品。仅用一年半的时间,他便攻克了高真空技术,使实验室的成果通过了工业试验。国产扩散泵油通过小规模的工业试产“一次试制,一次生产,一次成功”,年便投入了大规模的生产,解决了国家当时急需的一项军工产品,打破苏美两国的核垄断,为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作出贡献。国家当时在玉门、大连兴建的工厂至今仍在为化工建设作贡献。年,该项成果获国家新产品试制二等奖,并在全国工业新产品展览会上获二等奖。此后,张又有多项科技发明应用到我国军事、工业领域,为新中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年10月20日,发生中印边界之战,战斗中,我方炮瞄望远镜的镜面出现黏液,致使镜面模糊不清,无法测距,严重影响战斗力。这是高海拔地区气压低,光照强,镜体内部温度很高,导致其密封填料中某些物资出现蒸发汽化而产生的液体,造成的影响镜面清晰的后果。张怀祖他们研究制出黑色地腊,消除了蒸发汽化现象,使战地视觉清晰无误。在船舶工业中,张怀祖和科研人员一起研制出黑色接触剂,加入木板板材黏合剂中,增加了黏合强度,使船板不易渗水。
张怀祖的科研工作以强烈的爱国热情为动力,坚持严谨的治学作风。他晚年常说:“我们那时候搞科研不为挣钱,主要是为满足国家发展的需要,这是我最自豪的。”张怀祖的科研生涯,从扩散泵油、黑色接触剂、黑色地蜡的研制到润滑油加氢研究等研究,都是应军工之需,应国家急需。年,他受命南下,对越南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以实际行动体现国际友谊,为之获得越南颁发的胡志明奖章;年11月,他接到参加兰州会战的命令,立即背起资料,卷起一件大衣匆匆西行;接到任务,即刻转往胜利炼油厂,培训阿尔巴尼亚学生。他从国内到国外,四处转战,克服各种困难,圆满完成各项任务。
张怀祖是北京石油学院建校之初的教师之一,他一生从教,桃李满天下。他爱学生,70岁时仍坚持站立讲台授课,在石大执教期间,注重学生的理想教育,他对学生语重心长地说:“一个人的理想应当与国家发展的需要紧密联系,如果只想着个人的安乐,那是不可取的。你们年轻一代要树立远大理想,为祖国做贡献。”他注重对学生因材施教,他说:“因材施教很重要。对那些爱学习的学生,要加以引导,让他们学会自己汲取知识;而对那些不太爱学习的调皮学生,就把学习任务具体化,一项一项地让他们按要求完成。这样下来,每个人都不会虚度时光。”他没有学阀习气,与学生建立深厚的友谊,在课间休息时和学生一起打排球,培养体育爱好。他教过的学生也都念念不忘自己的恩师。在张怀祖家的墙上,挂着一幅贝壳拼贴而成的画,那是他年援教越南时他教过的一个越南学生在33年后(即年底)不远万里来到中国送给他的礼物。
张怀祖关心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关心能源问题,他认为,像石大这样有着鲜明石油特色的高等院校,要在国际能源形势日趋严峻的时代背景下,要明确自己的定位和发展方向的重要性,他认为“首先要因材施教,培养大批优秀的石油石化人才;其次要抓紧研究,开发利用新的能源来代替不可再生的石油资源”。
年1月,北京石油学院更名为中国石油大学。年3月5日上午,张怀祖将个人校史资料一套捐赠给母校,其中包括他在校工作期间,援教越南所获胡志明奖章的奖状复制件、奖章纪念章复印件以及获奖说明等书面材料,以及年参加全国地质工作会议、全国电机工程学会、全国石油科学报告会议随全体会议代表一同接受毛主席等国家领导人接见的珍贵照片复印件和光盘,以及年同石油工业部全国局厂领导干部会议的代表一同接受刘少奇等国家领导人接见的珍贵照片复印件和光盘。
张怀祖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夫人陈玉,从事北京石油学院研究生部的英文教学,夫妇退休以后,一直过着低调、朴素的生活。张怀祖仍然关心国家大事,关心国家的能源问题,关心我国石油、天然气不能自给自足的现状。张怀祖爱读书藏书,他曾说:“青年时代一定要多读书,打牢基础,开阔眼界。”对于青年一代的成长成才,他寄予了厚望:“青年一代肩负的不仅仅是个人的荣辱,更有整个民族复兴的重任。如果青年能够真正认识到要为社会服务,为整个国家出力,那么我们的国家就有希望,我们的民族就有未来。”(黄道华)
编辑:刘卫东
参考文献
杨安徐倪《张怀祖》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校庆专题网站年3月8日
魏泓飞《访原北京石油学院张怀祖老教授》中国石油新闻中心·石油人物年12月27日
李彩明《张怀祖:情牵往事心系未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大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