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枝江关转搬破解化工围江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朱娟娟

“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企业。化工产业转型升级,是挑战,更是机遇。”7月31日,在湖北宜昌枝江市姚家港化工园,枝江市委书记刘丰雷表示。

位于宜昌东南部的枝江,因长江至此“分枝为诸洲”而得名,域内江段公里,占宜昌市二分之一。得益于丰富的水资源与相对低廉的水运成本,数十年来,该市陆续布局了22家化工企业。化工,成为该市四大支柱产业之一。

去年,湖北启动沿江一公里内化工企业关停搬迁,宜昌更是成为主战场。在这场“关转搬”大考面前,枝江22家化工企业,走到了新的十字路口。

在刘丰雷看来,“关转搬”确实压力重重,但对企业、产业乃至地方发展来说,要从长远考量。

行动是去年11月启动的。一开始,受资金困难及旧有思想观念等制约,一些企业尤其是经营能力一般的中小型企业,并不愿意搬迁。

枝江市为此专门组织了一场跨地域考察。同时,资金方面,搭建“银政企”平台,解除企业后顾之忧。

在已完成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的浙江绍兴市上虞区等地,看到当地企业不惜将安全环保设施升级为世界一流、迎来发展新机遇,而那些小散乱的企业最终被淘汰,这些化工企业负责人纷纷感慨,“早转才能早拿到发展主动权”。

从“政府要求转”,到“自己主动转”,枝江的化工企业纷纷行动起来。

湖北山水化工有限公司是枝江一家老牌传统氯碱化工生产企业。年底,因有排污口多年未关闭问题,被中央环保督察组点名通报,一度停产整顿。

改变思路,谋求绿色发展。山水化工主动要求搬离长江1公里范围。同时,从日本、丹麦等引进一流设备,对环保、安全技术进行升级。新厂区定位智能化、绿色化和循环化发展,目前正在进行土地平整,已完成新厂设计、关键设备采购等工作,下半年,将开始主体工程建设。

山水化工的转型,只是其中一个缩影。

“不转型一定是等死,不如主动寻求突破,转型绿色化工。”7月31日,在姚家港化工园内,湖北三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投资亿元的合成氨原料结构调整及联产60万吨/年乙二醇项目,建设如火如荼。

公司负责人李万清介绍,项目引进多项国际先进工艺,拟打造绿色、智能工厂样板,建成后,有望缓解当前国内乙二醇市场大量依赖进口的现状。

最新数据显示,枝江22家化工企业,已依法关停3家,搬迁入园2家,就地转型升级9家。还需搬迁转型升级8家,其中已有7家正在组织实施搬迁转型升级项目。

这些化工企业搬迁进入的姚家港化工园,同样在进行升级改造。

7月20日,枝江引进中国化学工程集团,以产城融合方式,共建国际一流绿色循环化工园,打造全国化工转型升级示范园区。园区强化产业配套,以化工新材料为主体,重点发展高端精细化工、高端农用化工产业。

其中,污水处理方面,园区只设唯一的污水处理厂,所有企业的排污口都在那里汇集。一旦企业排污超过了处理厂设定的标准,污水将被“拒收”,工业废水出不去,而企业自身又没有其他途径可以“消化”,如此,实现企业源头治污、转型升级发展。

“搬迁转型升级入园项目,不是简单的物理位移。”刘丰雷介绍,项目均需开展评审,报宜昌市化工园区规划建设领导小组审核。按一流标准,新上安全环保设施和智能化控制系统,从而倒逼企业实现工艺、设备、产品、管理“四升级”。

也就是说,这场“关转搬”,枝江市瞄准的是实现化工企业与产业的腾笼换鸟、涅槃重生。

一个故事,让刘丰雷津津乐道:一家化工企业的转型升级,和一个产学研成果的转化,嫁接出了枝江的锂电新能源产业。

开元化工,是一家位于城郊、具有20多年历史的精细化工企业,一直谋求搬迁入园、转型升级,但进展缓慢。

枝江市政府部门“把脉会诊”发现,该公司生产的高纯硫酸锰市场前景好,被应用于生产锂电池三元正极材料,市场需求量很大。

传统硫酸锰应用于工业级和饲料级,价值仅元/吨,而应用到锂电新能源产业,可卖到元/吨。

充分调研后,枝江政府部门与开元化工一起开出转型“处方”:将现有精细化工产能从城郊搬迁到姚家港化工园,引进锂离子电池研究专家、中南大学教授胡国荣及其团队的三元锂电池正极材料项目,延伸产业链,实施转型升级。当地初步预计,3年后,枝江锂电池产业有望突破百亿元产值,成为湖北最大锂电新能源生产基地。

“同样的道理,对县域经济来说,如果还因循守旧,抱着一些老旧产业,安全、环保这些底线很难守住。”刘丰雷认为,只有通过新旧动能转换,县域经济发展才能有出路,一场化工产业转型升级,“让枝江看到了希望,转出了一片新天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1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