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
《湖北日报》头版头条
以《枝江姚家港“绿色工业园区”年利税28亿元
——“美丽化工”创造亮眼效益》为题
报道枝江
全文如下
长江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不是不要开发,而是不搞破坏性开发。
怎样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企业是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主体和重要力量,如何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
在枝江经济开发区姚家港化工园,“美丽化工”蹚新路,给我们带来启示与思考。
化工不是高污染代名词,不能因噎废食——
“绿色”赋予化工园区全新定义
3月26日,姚家港化工园获颁工信部“绿色工业园区”。
沉甸甸的“绿色”二字,赋予姚家港全新定义。
▲图为姚家港化工园获颁工信部“绿色工业园区”
枝江长江岸线达公里,历史上因水而兴,商贾云集。
上世纪60年代,随着枝江化肥厂(现湖北三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兴建,姚家港码头应运而生。
年,姚家港化工园获批设立。一批化工企业逐渐依江聚集,受粗放式传统发展理念所限,小散乱、高排放,曾严重影响生态环境。“简直不敢开窗,气味刺鼻,积灰难除。”当地一位居民回忆。
这样的情形,并非枝江独有。
长江病了,而且病得不轻。年,习近平总书记斩钉截铁提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卧倒”退出,还是奋起升级?
化工并不是高污染的代名词,不能因噎废食。关键是怎么办好,在哪里办好!
姚家港迎来大转折。
年起,枝江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推动化工企业“关改搬转治绿”。依法关停3家,改造升级转产14家,搬迁8家,完成23家企业的验收,率先实现沿江化工企业“清零”。
“化工企业从沿江一公里后迁,不是简单的物理位移,而是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枝江市委书记贾立说,实践证明,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在破解“化工围江”之困中获取“产业升级”之惠,姚家港打通保护与发展之间的“任督二脉”。
年,园区实现年产值亿元、利税28亿元。目前,在建项目36个,总投资亿元。
园区变大变强,更变“绿”了。
宜昌市生态环境局枝江市分局局长尚桦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根据监测,当地长江断面已连续三年保持Ⅱ类水质。
“办什么样的化工”成为新思考——
转型搬迁再造一个“三宁”
“守住环保底线,就是守住企业生命线!”姚家港工业园里,宜昌恒友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潘中华发出这样的感叹。
不少同行在环保整治中停产转产,该公司却得益于搬迁改造,环保设施提档升级,日子越过越好,主打产品占据全国市场七成以上,成为“隐形冠军”。
“围江”的,不是化工,而是粗放落后、高耗能高污染的生产方式。
办什么样的化工?
“美丽化工”成为新追求。
近年来,园区累计投入50多亿元,配套建设基础设施、公用工程。建设20公里综合管廊,实现集中供热;排放标准一级A的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5万吨;建成年洗舱能力艘(次)的长江湖北段首座智能化化学船舶洗舱站;危废固废处理中心投入运营……
▲图为园区三宁乙二醇项目
走进三宁公司投资百亿元转型搬迁的60万吨乙二醇项目新工厂,眼前呈现一派现代工业之美。
4.8公里的输煤栈道空中飞架,如同巨龙吸水,每小时可将吨煤炭从码头直接运抵厂区。煤炭经管带机全封闭包裹,运输过程中不洒不漏。
5G信号覆盖占地亩的智能化新工厂,人员、设备、产品瞬间实现“万物互联”。智能指挥大厅里,高级工程师杨文华轻点鼠标,排放数据实时显现。
这家枝江规模最大的龙头企业,率先淘汰落后产能,全力推进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占产值36%,成为“国家级绿色工厂”“石油和化工行业绿色工厂”。废水、废气排放口等环保在线监测仪器与环保部门联网,污染源环境信息还设置了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