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马消费陈晓京
17年来对多元化不懈追求,在多个行业大杀四方又仓皇逃离,副业拖累、主业低迷,决定了维维股份如今的窘状。
直到年前后,公司才如梦初醒,一路剥离资产,但似积重难返业绩仍一蹶不振。
8月7日,大股东维维集团拟将所持上市公司17%公司股权转让给国资股东新盛集团,维维股份将变成“无主”。
重病需用猛药,维维股份此次引入国资,能否让公司“浪子回头”,回归主业扭转乾坤?
17年“跨界王”
在A股市场,维维股份(.SH)素来以擅折腾闻名,其跨行业之多、跨界时间之长,行业内无人能及。
从年6月登陆资本市场之后,“豆奶大王”放飞自我,表现出狂热的投资热情。
年,启动收购或新设维维乳业、维维农牧科技、维维大亨乳业和珠江经济特区牛奶公司等多家乳企。从独霸市场的豆奶粉主业向完全不同的乳业跨界,已很难说服资本市场和中小投资者,其后公司大举进军白酒行业,像极了醉酒驾驶随意乱窜。
年,公司以万元获得江苏双沟酒业38%股权,年增持至40.6%。后因宿迁整合当地白酒企业,维维股份不得不忍痛割爱,以3.98亿元将所持双沟酒业股份转手给宿迁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一次性赚了2亿多。
或许正是从双沟酒业一买一卖中尝到“甜头”,年,公司以3.48亿元收购湖北枝江酒业51%的股权;年耗资3.58亿元收购贵州醇55%股权。从此,白酒成为公司里的重要业务板块。
豪饮白酒,显然不是跨界王的全部。
年,公司联姻中粮地产,进军房地产行业;年,与同济大学博导朱文斯合作成立上海佑安生物技术公司,试图在生物制药领域分一瓢羹;年,收购乌海市西部煤化;年,万元拿下湖南怡清源茶业51%股权……不仅如此,还频频染指金融和投资等领域。
年左右,公司已成为一家横跨多个行业、拥有众多非食品业务的食品业上市公司。疯狂跨界并未让公司出奇制胜。期间豆奶粉主业收入增长几乎停滞,白酒、植物蛋白饮料、食用米面油、房地产及茶业板块等收入全线下降。
公司不得不连续抛售资产,不过再难遇上转手双沟酒业的运气。
年,公司转让旗下维维能源(原正兴煤化),净亏万元。年,以1.99亿元置出房地产业务;年末,将贵州醇55%股权以2.75亿元转让给控股股东维维集团,净亏1个多亿,之前5年这家酒企已累计亏损超过3亿元。
缓慢回归主业
一路掰苞谷丢一路,维维股份像极了故事里的猴子。
多年跨界让人眼花缭乱,副业越来越多、主业越来越萎靡的态势,公司意识到了问题。
年,维维股份提出聚焦主业的战略,此后“大农业、大粮食和大食品”战略,每年都会出现在年报中。
聚焦主业,首先需要精简副业,不过,在“瘦身”过程中,公司对外投资的脚步并未收住。
年5月,公司完成对徐州铜山农商行1亿元增资扩股事宜,当年,还以0.82亿元收购维维乳业25%股权,使之成为全资子公司。
年,公司现金购入彭城农商行7.93%的股权,并增持金澜置地25%的股权,甚至,还借助投资上海士甜食品贸易有限公司介入电商领域。
公司在证券投资上也是矢志不渝,仅在年,炒股就亏了.96万元。
斑马消费梳理发现,维维股份自从爱上了跨界,业绩就持续萎靡。
公司营业收入从年的47.63亿元下降到年的46.47亿元,同期,净利润从2.04亿元降至0.92亿元。
年,公司营收止跌回升至50.33亿元,但净利润进一步下滑至0.65亿元。
从主要业务豆奶粉来看,虽然收入从年的10.1亿元,增至年的16.77亿元,但是,豆奶粉业务收入在公司整体收入占比从99%下降至33.32%,年增长率从20%降到如今不足1%。
从年至年,豆奶粉业务收入增长停滞,4年维持在15亿元收入水平。
年报披露,增长最快的是“粮食初加工产品”,实现收入20.15亿元,同比增长14.94%,但毛利率仅1.5%。
截至目前,公司业务板块仍纷繁复杂,有豆奶粉(固体饮料)、动植物蛋白饮料、粮食初加工产品、酒类、茶类、储运及其他。
要当收粮大户?
8月7日,维维股份公告披露,控股股东维维集团拟将所持公司17%股份,以9.55亿元转让给徐州国资委旗下的新盛集团,公司第一大股东之位即将易主。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并不意外,公司年以来陆续实施剥离非主业资产,但业绩并未得到根本好转。
继年业绩下滑之后,今年一季度公司扣非净利润同比减少71.24%,仅为0.21亿元。
除了豆奶粉传统主业,公司最近几年发力的粮食初加工业务成为培养的另一主业。
年,维维股份在全国4个优质粮食主产区建设粮食收储加工基地,至今收储能力达万吨,加工能力万吨,据称,明年将达到万吨的收储能力。
年,粮食业务收入3.3亿元,年收入已突破20亿元。
粮食产业是公司继食品产业之后确立的重点发展方向,尽管业务毛利率只有1.50%,但公司与益海嘉里、中粮集团等大客户达成合作关系,形成比较稳定的收入来源。
公司新闻发言人菜田曾对外表示,引入国资作为大股东,公司品牌、市场优势、政策、资源优势形成强强联合,这对公司未来发展,特别是粮食产业的发展有着重大战略意义。
不过,能不能实现转让,还要看监管部门的意见。引入国资大股东后,公司后续如何发展?股权转让意图和资金用途以及国资股东是否有意取得上市公司控制权?上交所8月7日发函问询的重点仍需要公司作出合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