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后,航天员王亚平安全顺利出舱,一句“摘星星的妈妈回来了”,好令人感动和激昂!宣告了我国载人航天又取得了一个阶段性伟大胜利!作为国内少有的、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青少年航天科普活动优秀基地校”的华西中学,积极号召在周末休息时间的学生收看这次返回实况直播,也为国家航天成就高兴和致敬!
华西中学初一五班敬予宁为“摘星星的妈妈”所作肖像画
华西中学初一五班何诗雨的空间站电脑绘画
搭载着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名航天员的神舟十三号,依次经过轨返分离、推返分离、再入、过黑障区、开降落伞、开着陆缓冲发动机等关键飞行事件及环节,经过严酷空间环境和轨道条件的考验,牢牢把握住了“三个度”,即:速度、温度和精度,确保自己稳稳落地、安全回家。
要知道,上天容易返回难,就是掌握返回式卫星的国家,也是屈指可数,更不用说载人航天的返回,更是难上加难。飞船在轨道上运行的速度大约为7.8千米/秒,接近第一宇宙速度。在如此快的速度下,要确保航天员的安全,就必须对返回地球后的最终着陆速度进行控制。为实现这一目标,技术人员在飞船研制阶段开展大量试验验证和数据判读,保证飞船在着陆过程中逐步降低速度:返回前,由推进舱轨控发动机实施制动,降低轨道能量和轨道高度,确保飞船再入大气层;返回舱特定的气动外形,在进入大气层后依靠空气动力产生的阻力和升力减速;返回舱运动至距地面附近时打开降落伞,进一步降低速度;着陆瞬间开启返回舱底部的着陆缓冲发动机,最终将落地速度降低到一定范围内。
目前执行载人天地往返任务最多的飞船就是俄罗斯的“联盟号”载人飞船,保持从空间站最快返回纪录的也是“联盟号”,它能在脱离国际空间站之后,差不多绕地球飞两圈就能捕捉到返回窗口,用大约3.5小时时间返回地面。美国“龙”飞船执行的两次空间站返回任务中,“龙-1”花了30小时21分钟,“龙-2”耗时19小时13分钟。中国神舟十二号年9月从脱离天宫空间站到返回地面总共花了约28小时(当然在此期间我们还做了其它验证实验),今天神舟十三号“快速返回”技术约8.3小时!比神舟十二号返回时间少20个小时,这是一个伟大的进步!
人类从50年代的前苏联开始,去探访太空的秘密,此后在全世界范围内,卷起了一股航天工程的科研热潮,此后各国都在积极进行航天工程的研发。载人航天是航天工程技术要求最高的项目,对于绝大部分的载人飞船而言,在着陆时失败,几乎可以算是整个载人航天任务在最终的那一刹那宣布失败,因此,着陆工作是所有国家载人航天工程当中最重要的一环,而为了确保能顺利降落,在返回舱降落时,反推器会让它在距离地面还有一米的时候,向竖直方向提供一个相反的力,有效帮助返回舱降低降落速度,还能够延缓和地面骤然间砸击的速度,是一种高效的减速方法。这个距离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要精确到刚刚好,才不会对返回舱内的航天员,造成任何的冲击,于是距离地面一米左右的距离,就成为了返回舱最后着陆,作为反推的最合适的距离。而中国的神舟飞船能够在1米的高处精准打开反推,便于着陆,这么做的难度有多大,也只有研发人员才知道。
这次神舟十三号,又再次拍摄到了世所罕见的飞船着陆的反推火箭工作壮举。世界上能捕捉到飞船返回着地的画面,非常稀罕,但对于我国却是常态化呈现了。只有精准如万里之遥击中十环的技术和能力,才能及时迎接飞船、记录返回画面。航天技术也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国防军工行业的实力,准确着陆、及时迎接和记录,其间所体现的国防军事实力,也是不言而喻。
犹记得,在年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采集月球样品返回降落内蒙古四子王旗航天器着陆场,在搜寻人员前往的过程中在红外热成像画面中会出现了一个小动物,它欢快的从嫦娥五号返回器前方跑过,引得全国人民都调侃称是嫦娥五号把嫦娥仙子的玉兔带回地球了。这次神舟十三的着陆画面又出现负重前行的骆驼,人们又感慨恰如其分的“落妥”。这些动物的出现,恰如可遇不可求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华一美景,更宛如古老传说所言的盛世祥瑞!
忆起为新中国破头颅洒热血的前人们殷切期望国家发展“当惊世界殊”的向往,联系到目前我们时时沐浴在国家一个个伟大成就的东风里,我们是无比幸福和荣幸!
作为祖国建设接班人的我们华西学子,我们也客观认识到国家正处于百年不遇之世界大变局现状,为此我们不仅要好好学习,也需时刻关心国家发展,放眼世界,深刻理解只有国家和民族强大,才能保障长城内外是故乡,才能保障高粱肥大豆香、风吹稻花香两岸的和美风貌。
END排版:杨雅
图文:华西中学创新中心
审核:王韬
往期推荐1、从“三尺小白”到术业专攻——第二十四期班主任半月谈暨青年教师主题班会课设计专题培训
2、学习网络文明礼仪汇聚向上向善力量——成都华西中学第11期团课
3、校园是一本生物书——墨池篇之显微镜下的微世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