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酒”的粮袋子,有望牢牢掌握在湖北人自己手中了!11月6日上午,三峡大学“宜优9号”矮杆高产高粱新品种发布会,在位于湖北省枝江市仙女镇的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高校三峡大学成果转化基地举行。
“高粱是白酒酿造的主要原料,优质酿酒高粱品种应具备籽粒淀粉含量高、蛋白质含量适中、单宁含量适当、脂肪含量低等特点。”发布会上,三峡大学“宜优9号”研发团队负责人、博士生导师张德春教授介绍,“宜优九号”历经10年杂交育株,七八代品种选育,终于获得亩产公斤以上,出酒率60%的高指标。
张德春表示,“宜优9号”的特点包括抗涝、抗旱、耐瘠薄、耐盐碱、适应性广,有“两高三好”:两高,产量高,亩产公斤至公斤;出酒率高,达到60%。三好,再生性好,98%的植株可以一年收两季;酿出来的白酒品质好;栽种本地适应性好。目前在枝江、当阳、秭归均有试种。
宜昌是白酒大市,湖北省酒企宜昌占据“半壁江山”,稻花香、枝江大曲、楚园春在全省甚至全国也占有相当比例的市场份额。
发布会上,楚园春、稻花香、枝江大曲等酒企亮相,其中楚园春还与三峡大学现场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
“之前用的原料是从四川运过来的,有了本地的高粱新品种,就解决了企业原料长期依赖外购的问题。”楚园春副总经理刘凤春表示,经他们试用“宜优九号”酿酒,出酒率比其它高粱出酒率高5%至10%,而且品质好,酒香醇。不仅提高了出酒率,还减少了酿酒成本。
宜昌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刘新平表示,宜昌没有栽种高粱的传统,酿酒原料长期靠从外地购进。本地高粱新品种的试种推广,将有效解决白酒产业化链条前端的原料供应问题。
宜昌市农科院院长胡光灿认为,“宜优九号”适应性好,填补了湖北省无酿酒高粱自有品种的空白。
文/刘冰通讯员/杨叶肖金克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