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武汉和湖北的地图,我们会发现:武汉地图南北长东西短,而湖北却东西长南北短。武汉在湖北东部,作为省会,武汉的发展方向应该主要向西,或者向南向北发展黄陂、江夏远城区,但武汉的发力点似乎选择一个最不应该的方向,那就是一心向东扩张,甚至扩张到鄂州了还没有停下来的意思。那么这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今天我通过回答以下三个问题来给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看法:
宇宙中心光谷是如何诞生的?
大家都知道,根据武汉最新发布的城市规划,武汉要打造一主四副的城市格局,其中四副中光谷实力明显最强,且发展势头最猛。
年光谷GDP突破亿,是全市唯一正增长的区;21年光谷GDP亿。年,光谷要实现亿,并提出要继续扩容!这一目标其他几个副城短期内是无法企及的。
言归正传,光谷是如何诞生的?
武汉城市发展史是由二环、三环、四环不断扩张的过程。武汉市区内水特别多,把武汉地图打开,我们会发现:大汉口:三面环水,快被包圆了,有点难受;大武昌:东湖、南湖、汤逊湖,被夹得喘不过气;大汉阳:水陆交错,一言难尽。
再把环线套进去看,第一轮扩张:二环到三环之间大武昌这边面积最大,大汉口的城市用地非常紧张,汉阳二环内都还没整明白。这个阶段大武昌大片土地用来建设大学校园,这也是为什么武汉知名的大学基本上在这个区域,只有武昌有土地。
第二轮扩张,三环外,武汉这时需要谋划经济开发区,需要大片土地:大汉阳沌口获得武汉经济开发区,但被水包围,非常狭长,尤其西面,都是水,这也是为什么经开区不向西扩的主要原因之一,经开区现在沿江扩展到汉南区。大汉口只有向西有比较大的土地,因此获得网安基地(临空港经济区)。而大武昌二环三环填满后,过了光谷广场,就是大片整块土地,再也没有大湖阻隔,东湖高新区(光谷)就像脱缰的野马,一发不可收拾!我们用肉眼可见,也只有光谷,最适合发展需要大量廉价土地的经济开发区。
经开区为何不西扩?光谷为何不南扩?
武汉经开区西边和光谷南边分别是蔡甸区(原汉阳县)和江夏区(原武昌县)。
两者原因类似,上文其实有提到,这里总结有三:
1、土地资源:
先看武汉经开区,蔡甸方向到处都是水:知音湖,后官湖,三角湖,抛开东风汽车地块,剩余地块较为零散。土地受限让武汉经开过去几年被光谷反超并拉大差距。
再看光谷,如果往江夏方向到处都是湖:青菱湖,黄家湖,汤逊湖。江夏南边确实有很多土地,但是都到绕城以外了。而且中间还阻隔着花山八分山这种不高不矮的山峰。如果发展江夏南八乡还要穿越纸坊老城区才能与主城区形成连接。但在光谷东,有大块的平整无水患的土地,适合各种产业。
2、土地价格:
光谷如果南扩,势必和江夏城区很快相融,发展空间非常有限,南扩的结果不是水就是价格高的土地。而向东可以拥有成片廉价的土地。蔡甸原因类似。
3、各方博弈:光谷这边,江夏区毕竟是一级行政区,江夏也不希望光谷托管更多有区位好的地盘,毕竟江夏城区距离主城区并不远,随着地铁7号线、8号线和2号线延长线的开通,江夏城区基本与武汉城区融城,比如藏龙岛,距离光谷核心区近在咫尺,而且当地居民渴望加入,但江夏区一直不肯放手这块黄金地段。蔡甸的常福和藏龙岛情况类似。
湖北发展格局及武汉城市群发展方向是什么?
湖北形状虽然呈现东西长南北断,但湖北西部拥有两副宜昌和襄阳,21年GDP均超过亿,湖北西部还有荆州和十堰两个老牌地级市,另外荆门工业基础也很雄厚。宜昌、襄阳、荆门和荆州一带县域经济不差,比鄂东县域整体明显要强。前几天,宜昌和荆州代管的4个县级市(宜都、枝江、当阳和松滋)组成了"当枝松宜"联盟,目的是要创建首个百强县市聚集区。要知道这4个县(市)GDP合计约亿,而人口却不足万,人均相当于武汉市的人均GDP,如果组建一个地级市,人均GDP有可能全省第一!
总之:湖北经济落后的区域除了恩施和十堰外,集中在武汉城市圈内的大别山区和幕埠山区,江汉平原方向并不差。因此,武汉的主要任务是辐射武汉城市圈,西部有两副,而且基础也不差。
再看武汉城市圈,武汉城市圈内要想实现第一个城市连绵群,武鄂黄黄城镇发展带肯定是第一个突破方向。看看武汉城市圈距离武汉80公里的圈子里(武汉都市圈),鄂东方向三个挨着的地级市,其他方位要少很多。鄂东的鄂州机场的建成及鄂东三市临空经济区的大力推进,在内循环大背景和长江经济带的大力发展下势必和武汉的“九省通衢”优势发生化学反应。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