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章恽震率队勘测三峡始末续1

北京治疗湿疹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yw/210426/8890895.html

扬子江上游水力发电勘测报告

前文已述:以恽震、曹瑞芝、宋希尚3人具名的勘测报告和初步开发计划于年春写成以后,即以正本呈国防设计委员会,同时以副本送请建设委员会和交通部分别备案,宋希尚也将副本呈送扬子江水道委。中国工程师学会学报《工程》季刊总编辑沈怡,已向恽约稿拟将该文在《工程》上发表,并取得钱昌照同意。

《工程》季刊年第3、4期连载“扬子江上游水力发电勘测报告”,并在第3期上还配发了《编辑后言》。

为求真实,作者不敢也不愿删改先辈们用心血凝成的勘测实录内容。现将恽震等人的《报告》原文转录如下一一

扬子江上游水力发电勘测报告

(年6月)

  恽 震 曹瑞芝 宋希尚

第一章 纲要

动力之二大源泉,为燃料与水力、煤、石油、天然煤气皆燃料也。然消耗皆有穷时,中国燃料矿藏不多,在南部尤瘠,故水力必须尽量发展。中国长江三峡,世人多以为最可珍贵之水力,顾从无切实具体之研究,其含量若干,其性质如何,其困难如何,宜于何时发展,作何应用,皆无人能言之。政府虽欲倚此为将来发展工业之基础,亦莫能道其究竟。以是之故,政府乃于民国二十一年之秋,派员组织扬子江上游水力勘测队,于10月下旬往宜昌一带,从事研究测量,同时搜集以往散在各处之有用材料,俾于此世界艳称之水力,得一具体可靠之概念。

勘测研究之所得,具详于本报告第二章至第八章,草拟之水力发电初步计划载于第五章,电力之需要及用途载于第七章,结论十二点载于报告末章。兹为提纲挈领,清醒眉目起见,特将各章要旨,摘为纲要,列于卷首,以便阅览。

(一)扬子江在重庆以上,未有测量及水文纪载,故重庆上游水文站亟应设立,自重庆至宜昌,水程650公里,坡降125公尺。宜昌流量,已有纪录,最小为3500秒立方公尺,最大亦经推定为65000秒立方公尺。

(二)扬子江上游水流急湍,滩多峡窄,航行困难而危险,若发展水力,建置船闸,使水面平衡,于航运有利无害。四川天富,与外省交通极为重要,久后航运必不敷需要,若有水力大电厂,则川汉铁路亦易促成。

(三)水力之所以不易发达,在距市场太远,今若以国家之力量,指定宜昌为化学工业中心区,而宜昌恰好具有各种天然适合之条件,以为发展水力及制造工业之地点,则发电用电集中一地,减除高压输电之困难,最合经济之原则;若只事电厂建设,而不问是否有电力之销路,则事业必陷于失败,双管齐下,自为必要。

(四)假定之第一水力发电厂,地点勘定在宜昌附近之葛洲坝或黄陵庙,容量为30万千瓦,每千瓦初期建设费约在国币340元至400元之间,第二三期可减至250元至300元。每度电之成本(连折旧利息在内)约为0.7分,入后可减至0.5分。此电价可谓甚廉,然仍不能与美洲尼亚格拉大瀑布水力相比,盖彼为高水头,天然形势,又胜扬子江上游一筹也。

(五)初步计划不过利用常年水力十分之一,时季水力(即每年6个月或9个月之水力)更不在内。第一厂设在湖北境内,第二三四厂可逐渐西进,视需要而设置。不尽长江滚滚来,皆可为国家富力之源泉矣。

(六)政府应派员从事于下列各工作:

(甲)调查宜昌设置固定空中淡气事业及其他基本酸碱厂之条件及程序。

(乙)研究以上各厂之技术方法、成本经济及市场支配。

(丙)详细测量及钻探葛洲坝、黄陵庙两地点,以备作进一步之设计。

国内之化学、兵工、经济、水力、机械、地质、电工各专家,皆望自动的有组织的对此问题加以探讨。

 第二章 测勘之经过

二十一年10月初旬,恽震(电气工程师)、宋希尚(水利工程师)、曹瑞芝(水力工程师)3人奉命组织测勘队,开始搜集材料,并由扬子江委员会指派测量总工程师史笃培、技术员陈晋模,加入测勘队襄助工作,出发以前之工作分述如次:

(1)关于三峡一带之地质,已有中国地质学会及地质调查所李四光、谢家荣诸君著〔有〕论文数篇,尤以自宜昌至秭归县之地层背斜叙述较详,足供参考。同人并注意黄陵庙至三斗坪一带之花岗岩地质及地势,认为此处应详细研究。

(2)海关方面,出版书图甚多,与本队工作以最大之援助者,为扬子江上游图宜渝段38张。此图取材皆出于法国海军——1902年至1921年之多次测量,于1923年出版,其目的全为便利行船。沿途的水深,礁石之位置,及出水之高度,暨两岸之地形高低,均有甚详的纪载。缩尺为二万分之一,城市附近之测量较准确,其他地段则较疏略,然已为不可多得之成绩,省去本队不少工作。

(3)关于扬子江上游宜渝段之河床坡度,则扬子江委员会已于1924年与川汉铁路测量队合作,将铁路基点为水准测量,确定各地标尺零点之地位,制成一扬子江上游坡降及水面纵剖面图(第四图〔图略〕),由此图可以在任何两点之间,量得其坡降,平均坡降则为五千分之一。

(4)关于流量之测量。本队初以为宜渝以上,向无水文站之设立,流量无可稽考,即使此次本队能取得若干流量纪录,决不能用以制成流量曲线,因此颇形焦虑,嗣查知扬子江委员会于1925年6月3日起至1926年5月21日止,曾在宜昌下游30海里之枝江水文站做过流量测量48次(参阅第四章)。在此期内,宜昌水位之涨落,在当地水标为112英尺至36英尺。1931年洪水时,扬子江委员会又派专员至宜昌,于10月11日至14日取得流量纪录数点,其时宜昌水标为47.4英尺。根据上述材料,本队乃制成宜昌扬子江流量曲线图(第五图〔图略〕)表明宜昌水位与流量之关系。宜昌历年最高水位(参阅第三图〔图略〕)为53.3英尺,由此可以算得其最大流量当为每秒钟65000立方公尺,最小流量则为每秒3500立方公尺。

(5)往铁道部借阅前川汉铁路之测量材料。

(6)与参谋本部陆地测量总局航空测量队队长李景潞君接洽,将来如择定相当地点而欲确知其附近地形,在此悬崖深谷重〔崇〕山峻岭之中,人工测量费力多而不易准确,航空测量最为适宜,李君允于次年二三月间派机前往测量,制成5000∶1或10000∶1地形图,以供设计之用。

本队分两批出发,第一批曹、恽2人于10月12日由南京启程,沿途耽搁有所调查;第二批宋、史、陈3人携带测量仪器于10月23日由京出发,月终皆在宜昌会齐,向宜昌海关借得公事房一间,作为绘图设计之处。

经数日之共同研究及乘船视察,发现重要事实数点如下:

(1)宜渝间之平均坡降,既仅为五千分之一,若欲用引水旁流法另筑支河,绕越山岭,而取用其水力,则其困难为:(a)江为两岸高山所束,不易觅得相当捷径。(b)水位涨落太大,改走新道不易。(c)峡中水浅时滩险甚多,若引去一部分水量,滩更危险,于航行不利。

(2)宜昌将来可为化学工业中心区,用电地点第一步应为宜昌,第二步为沙市,第三步始为汉口。宜昌至万县之间山岭重复,除铁路外,无用电之可能,故水力发电厂,应以愈近宜昌为愈相宜。

巫峡一带,水位涨落达57公尺(190英尺),建坝极不方便,且峡之本身即等于一水闸,使洪水时水不得畅泄,逼而高起,不数日又复下落,此等情形于水力之发展,不但无所补益,且有妨碍,故本队认为自牛肝马肺峡以上、夔州〔今四川奉节〕以下,恐无建筑水坝之可能。

(3)欲于扬子江本流中,觅得一筑坝设厂之地点,必须江面较宽阔,江岸较平坦,有适当之地基可以建筑滚水坝(Spillwayoroverflowdam)及发电厂。扬子江本流可用岩石堆塞,俾成岩石坝(Rockfilldam),使发电厂应用剩余之水,由滚水坝上流出。滚水坝之设计,必须使最大洪水量能安然流过,又能保持四季不变之水头;坝身厂基,必须建于可靠之岩石地层上。能满足此项要求者,本队觅得地点二处:一在宜昌上游4海里之葛洲坝,一在上游22海里之黄陵庙附近。葛洲坝恰处大江出宜昌峡之下口,地 作岛形,下为石灰砾岩(LimestoneConglomerate),形势平坦,工作利便,江面较宽,约2000英尺。黄陵庙在宜昌峡之上口,其地总名为腰站河,上自崆岭滩,下迄南沱,江势开阔,远非峡中可比,巨石错落高下,散布于江之北岸。所谓“黄陵花岗岩”(HwanglinGranite)者,面积极广,地质学家公认此段为峡东背斜之中心,花岗石质极坚固,以之为建坝之基础最合理想,惟水流较急,江底较深,在测量时已感觉工作之不易,将来施工时运输材料,自不如葛洲坝之方便。

研究既有概略,本队即于11月5日起,开始测量葛洲坝附近之水深及地形,选择建坝设厂置闸之地位。8日租用盐务稽核所之汽油船“蜀鹾”号,赴黄陵庙一带测量。10日曹、恽、宋、史4人乘捷江公司之“宜平”轮往重庆,为宜渝间之全部视察,陈晋模及测生2人留宜昌继续工作,绘制草图。“宜平”轮第一晚泊巫山县,第二晚泊万县,第三晚泊酆都上游数重之汤元石,第四日下午5时到重庆。川江中无论轮船或民船,皆不敢夜行,以防触礁。轮船上行须4日,下行仅2日,殆成定例。

夔州县(〔今称奉节〕以下,峡中无地可利用设厂,前已言之。夔州以上山势平缓,不复成峡,但夔万之间,水位之冬夏涨落,仍有140至180英尺,其不利于建坝工程亦可想见。必忠州(去宜昌220海里)以上,水位涨落之平均数始在100英尺以内。兹特将视察所及,认为有发展水力可能之地点列举于下:

(1)忠州相近之黄花城距宜昌210海里(2)酆都附近之蚕背距宜昌257海里(3)涪州上游之剪刀峡 距宜昌294海里(4)长寿上游之大堆子距宜昌311海里若必欲于夔万之间觅一地点,则巴阳峡(去宜昌160海里)地势似尚适宜,宜昌、重庆间坡降共有125公尺(410英尺),用枯水流量计算,约可得400万马力,但决不宜集中一点,盖如此巨量之电厂,不仅建筑方面太不经济,回水影响太大,在应用方面,亦恐无此需要。故扬子江本流之水力,如须尽量利用,必须分设数坝,逐段开发,其开发之先后,自应以“需要”之情形为准。重庆以上之水力,及各支流之水力不在计算范围之内。

本队此次巡行上游,适值中水之期。宜渝水标各9公尺(30英尺),洪水及枯水之情状,皆未及见。滩险在任何时期皆有,惟或盛于洪水期,或于枯水时始见其可畏,中水期之滩险较少。宜昌附近如建坝闸,于航行自可便利不少,新滩及崆岭滩之危险均可免除,泄滩以上则仍无关系也。

本队沿江注意各县镇乡集之高低地位,以觇洪水时各城市是否有淹没之患,则秭归、巴东、巫山、夔州、云县、万县、忠州、酆都、涪州、长寿以至重庆11城市,皆可谓之山城,除酆都较低,会受水患外,其余城市皆在山上,洪水时至多淹及城垣,绝无危险。在黄陵庙或葛洲坝建坝,若利用水头只12.6公尺(42英尺),则回水影响甚微,虽秭归亦不能达,仅新滩市集或平善坝南津关一带草屋被淹,其损失至为微细。

宋、史、曹、恽4人于11月19日回至宜昌,复继续测量3日,至23日全队由宜昌回汉口,径返南京。

设计方面,分为葛洲坝及黄陵庙两计划。葛洲坝因地势较好,在初勘时认为工程较省,工作较便之地点,故测量亦较详。黄陵庙地点之选择,在腰站河一带实不止一处,兹姑就初勘时所拟定之“瓮洞”地段略事测量,但出入亦甚有限。在黄陵庙左近之河深,颇不易测,第一因水流甚急,且成涡漩,船之进退不能如意;第二因峡中河床忽高忽低,深浅莫测。他日若葛洲坝之地下岩石,经判定坚固不足,或经钻探,下有断层,则黄陵庙至三斗坪一段,自有详细测量之必要也。

关于地形测量,海关出版之长江上游图,对于葛洲坝附近之地形颇准确,黄陵庙一带即不甚准确,此亦无怪其然。腹地地图,由外国海军测绘至如此详细,已足令中国人愧死矣。

关于长江之重要支流,如岷江、沱江,则因川战,未能前往视察。嘉陵江则由恽、宋2人巡视至合川,水位涨落,亦达百英尺左右,江流甚平,滩险绝少。黥江(即龚滩河)及宜昌下游之清江,均未勘视,盖以不在本队范围之内也。

水力发电,本有“全年常有电力”及“非全年常有电力”两部分之分。如在宜昌左近设厂,供电于特种工业,电量必须常年稳定,始为可靠。宜昌四周并无大规模之蒸汽发电厂可资联络。“非全年常有之电力”在枯水时期既不能应用,其机器即不宜设置,盖工业甚少可于枯水时期迁就电力而停工者也。职是之故,本队之设计,遂假定枯水流量以外之流量,暂时不利用,而水头必须终年保持稳定。

本报告之完成,得Col.GG.Stroebe(扬子江水道整委会总工程师)、郑厚怀教授(国立中央大学地质学系)、陈懋解先生(建设委员会专门委员)、郑家觉先生(化学专家)、陈德元先生(永利制碱公司)、Capt.W.G.Pitcairn(宜昌航行顾问)、Mr.RG.Ever- 先生(实业部技正)、陈晋模先生(扬子江水道整委会技术员)及葛和林先生(建设委员会技佐)之协助或指示甚多,本队同人深表感谢。

 第三章 扬子江上游之现状

扬子江为世界第二大河,中国第一大河。自吴淞至汉口,曰“扬子江下游”,两岸地土皆为冲积层,滩岸常有变迁;自汉口至宜昌,曰“扬子江中游”,河流曲折甚多,水较浅,流较速,河亦较窄,惟两岸平坦如故;自宜昌以上,始为“扬子江上游”,江为山束,流深水急,三峡固无论矣,即在万县、重庆一带,两岸地形,皆不易变迁,其岩质使然也。本章所欲言之扬子江上游即宜渝(自宜昌至重庆)间之一段,计其距离为650公里(403英里,即350海里)。

扬子江之在宜渝间,实为全江中最特殊之一段,不独河床坡度水位水深河宽,及其他水文性质,均有特殊之现状,即沿江两岸景物之奇秀,伟丽绝伦之峡,波涛汹涌之滩,亦为世界所希〔稀〕有。兹将江峡、险滩、交通、贸易四项分述于后,以明上游之概况。

一、江峡 自宜昌至夔州〔今名奉节〕凡五峡,夔州以上无大峡。宜夔间之水程110海里,如以峡之本身连合计之,则总长为51海里。五峡名称如下:

(1)宜昌峡(黄猫峡及灯影峡之总名),15.0海里(28.0公里)。

(2)牛肝马肺峡,4.0海里(7.4公里)。

(3)兵书宝剑峡(一名米仓峡),2.5海里(4.6公里)。

(4)巫峡(一名大峡),25.0海里(46.0公里)。

(5)风箱峡(一名瞿唐〔塘〕峡,又名夔峡),4.5海里(8.3公里)。

我国传籍所称之三峡,乃指西陵峡、巫峡及瞿唐〔塘〕峡而言。所谓西陵峡者,乃宜昌峡、牛肝峡、米仓峡之总名称也。考峡之生成,俱因河流侵蚀之力,而尤与其岩质有关,大抵峡俱发育于岩质坚韧之地层内,如巫山石灰岩之质密层厚者,最易成奇伟之峡,震旦系及奥陶纪之灰岩次之,若其他岩层,则未见有峡也。至于滩与地质之关系,则适相反,滩之生成,多因附近之岩质松疏,风化之后,崩解成块,乃从小溪流入江中,日积月累,遂致壅塞水流,而成凶险之滩,故滩之位置,往往在小溪之口,如泄滩、叱滩、新滩等是也。

水为两岸山峡所束,面窄而水深,流速在冬季每小时1.5至3海里,夏季则自6至8海里,亦有高至14海里者,其宽度约由220公尺而至320公尺,最狭之处,如巫峡口之火焰石及风箱峡口之黑石滩,两处宽度尚不及130公尺,水深处处互异,平常在低水位时约55公尺(180英尺)至80公尺(270英尺),最深之处可至110公尺(360英尺)以上,最浅之处约10公尺左右。故航行之在峡内,在中水位及低水位时,转觉流缓浪平,水面恬静,除少数浅滩激湍外,航行可以一帆风顺。若在涨水之时,或由中水位而至高水位时,水势遏勃,汹涌澎湃,即顿现惊涛骇浪之态矣。

二、险滩 宜渝间大小险滩不下100余处,而其最著者,则有下列各处:(1)腰站河獭洞滩(腰站河长14海里,獭洞滩去宜昌28海里)。(2)崆岭滩(牛肝峡口新滩下游5海里)。(3)新滩(牛肝峡与米仓峡之间)。(4)黄浅滩(香溪下游)。(5)四季荡(秭归下游)。(6)泄滩(又名叶滩,巴东下游9海里)。(7)大八斗滩(牛口滩下游)。(8)牛口滩(巴东下游4海里)。(9)火焰石(巫山峡口)。(10)下马滩(巫山县上游3海里)。(11)宝子滩(风箱峡下游)。(12)庙矶子(云阳县下游10海里)。(13)东洋子。(14)新龙滩(云阳县上游8海里)。(15)巴阳峡(长5海里)。(16)狐滩(万县上游8海里)。(17)佛面滩(酆都县上游4海里)。(18)观音滩(与佛面滩相连)。(19)群猪滩(涪陵县下游)。(20)黄葛滩(涪陵县、长寿县之间)。(21)洛碛(长寿县上9海里)。(22)铜罗峡(重庆下10海里)。

滩险程度既不一致,其形式种类,亦各有异,尤以致险性质,随水位涨落而不同。有在低水位时之为险滩者,中水位与高水位时则否,有险在中水位或高水位时,至低水位时则反较夷平者。例如泄滩及庙矶子,因大块峦石伸入江中,形成坝状,当低水或低中水位之时,水枯石露,即成险滩。东洋子则因河床为石层横截,高突水下,暗成拦水坝。新滩、新龙滩,则因两岸石岩斜伸江中,以致低水位时,江面束狭成槽。至高水位发现之险滩,如狐滩、佛面滩在高水位时,两岸石壁陡立,并向江心倾斜,顿成闸槽,水位增高,槽面反狭,流速转激,航行偶一不慎,即生危险。江流尤多漩涡,或常在一处,或逐流而下,其危险之程度,因时而异,其成因亦不易明了。

本报告所附第二图〔图略〕,为宜渝间扬子江滩险及各地水位图,图中滩险程度,以线之粗细表示,亦所以示航轮至少应有之速率方足以经过险滩。至 est(宜昌巡江事务长)、顾毓 各地水位之高低,可于各曲线中寻得之。例如宜昌水位15公尺(50英尺),同时重庆水位为24公尺(80英尺),即可知夔州为50公尺(165英尺),万县为40公尺(120英尺)。此图为宜昌巡江事务长Pitcairn君根据数十年之纪录而制成,现在航行观察,校核与事实颇相符。自宜昌至重庆沿江已刻有水尺者,共45处,虽不能每站派人驻守纪载,然船只往来甚多,其观察纪录亦已足用。此图由大体观之,可见江峡与水位之关系,巫峡之空望沱水位涨落最显著,其最高差度为57公尺(190英尺),其次则风箱峡之老鹳庙,于是上游至忠州,下游至黄陵庙,最高水位始下至30公尺(100英尺),此等情形,在其他江河真不易多观觏也。

三、交通 宜昌至重庆间,凡长70公尺(235英尺)之轮,吃水3公尺(10英尺)者,每年只可自5月初开始航行,至11月半为止,共约6个半月,长40公尺(140英尺)之轮,吃水2公尺(6英尺)左右者,可以全年通行无阻,低水时峡中险滩林立,航者戒心。平时除轮运外,凡普通民船,长15至20公尺吃水至1.5公尺左右者,虽借人力驾驶,亦可全年通行,惟在滩险水落之时,则临时须赖人力之拖助耳。兹依据调查所得,其水上交通现状,分纪概略如下:

(一)民船 种类形式极不一致,均以木料为之,其最大之船,有长至20余公尺者,驶行方法,全赖人工,往往用数十舟子,分列两行,摇橹板〔扳〕浆〔桨〕,寸移尺进。下行顺流,则速度较快。前清光绪末年,海关纪载,计有民船进出口2567只,共79708吨。至宣统元年轮运开始,民船仍占重要地位。民国三年,只数虽减,其吨数则增至94782,为最高纪录,嗣后逐年锐减,至十四年以后,重庆海关已无民船运货,而轮船吨数,则骤增至40万吨左右。目下所谓白木船者,虽依然存在,但只能为短距离之客货运输,及在轮船势力所不能到之处为运输之支线耳。其航线则较长,在岷江可达灌县,在嘉陵江可通略阳(陕西),在黔江可通合伞洞(贵州),金沙江可通蛮夷司。

(二)轮船 在前清光宣年间,即有汽轮行驶,但屡次触礁遭险,致阻发达。迨后各险处设立水尺,因得水位之纪录,而知其为险之性质,有所依循。故民国纪元以还,航行遂见便利,轮舶年见增加。截至二十一年9月间止,中外各公司航行上游之轮船为数共58艘,内除国有32艘外,属英籍者11艘,美国8艘,日本5艘,法国2艘,总计吨数共为16787吨,其中国有者计为6659吨。重庆海关登记之进出口轮船只数仍为1000只左右,吨数亦不出40万吨,显无进步之可言。

查扬子江上游之航业,外商经营角逐,不遗余力,英、美、日、法各轮船公司,均注意竞争,而中国之招商局、三北公司及其他公司,或以办理不善,或为资本所限,未能策划进展,故上游航业,实已有喧宾夺主之势。幸民国十五年来,重庆有民生实业公司之创办,由3万元之小资本出发,年有成绩,年有进展,上举国有32轮中,该公司之轮,几居其半,此外尚有数艘未经登记,其突飞猛进如此,实开我国航业界发展之新气象,洵非易事。

前清川、鄂两省,于川江中合设救险站20余处,每站置红船(即救险小船)数艘,以备船只倾覆或搁浅时救护客商之用,其法良美。民国十六年以后,川、鄂两省府皆借口经费不足,不予维持,至今红船遂绝迹,所谓政事不修者,此亦一端也。

由宜昌通四川之电报线,亦沿川江设置杆木,或依峡谷,或绕山岭,上下高低,颇具匠心。在昔未用无线电之前,此为通讯之最好工具。由此可以想见将来高压输电线如有设置之必要时,其安设路径,与此当甚相类。

四、贸易 重庆、万县、宜昌、沙市为汉口以上之四大镇。此中自以重庆为首要,人口约63万。沙市次之,而人口最少,仅95000余,惟以棉花区域关系,为唯一出超之口岸。万县20万人,宜昌107000人,但此等统计未必可靠(根据中国年鉴)。宜昌地属中枢,为蜀道之咽喉,所有来往货物,泰半由此分转,故征收课税以此为中心,而出入运输,亦视此若门户。近年因宜昌只有消耗而无生产,运货轮船亦有直驶川沪者,故市面不振,兼之盗匪滋扰,商旅极感不宁。民国二十年宜昌贸易总值计为关平银11800000两,较诸十九年约减少2100000两之谱。假使内战敉平,匪患宁静,则其商业当可进步。中央曾经提议,拟将巴东、巫山、夔州、云阳、忠州、酆都、涪陵、长寿8区,辟为华轮上下客货处所,借以振兴商务,便利行旅,现在虽未实施,将来定必举办。重庆方面,其进口贸易,以疋头、鱼介、海产、洋米、棉织各品为大宗,而交通发达,道路增辟,近更增设渝汉飞航线,即汽油之需费亦甚多。至重庆、万县出口主要货物,厥为桐油一项,不独推销外洋,且实为外洋漆类中之主要物品,美国曾欲挽回利权,将桐子易地移植,而其结果,油质仍不能与国产者相颉颃。在十九年度,出口总额为169000余担,二十年度因美国陈货太多,需要减少,跌至53000余担。他如夏布、 药材、黄丝、猪鬃、五倍子、鸭毛、黑木耳、麝香、白蜡、山羊皮、兔皮出口成绩尚称不恶。据海关报告,民国二十年重庆进出口贸易总值为关平银75300000两,较诸十九年尚减少11300000两,四川夙称天赋之区,燃料与水力,并称丰富,而重庆更属运转之枢纽,工商展拓,日见增益,贸易状况,随时皆有突进之可能,所佇待者,惟政治之安定,鸦片之扫除,及运输工具之增进耳,兹将民国十七年至二十年重庆、万县、宜昌、沙市海关贸易货值统计列表如次〔见表,表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4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