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农科院红色引擎让创新脉搏更强劲湖北日

潜江连片虾稻田种植基地。该市与省农科院签订虾稻科技合作协议,联合培育潜江虾稻品牌。

省农科院荣获“-年省直机关党建工作先进单位”。

4月7日至8日,省农科院领导班子成员赴洪湖、监利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学习。

省农科院培育的“虾稻1号”是我省首个虾稻共作专用水稻品种。

省农科院研发的梨树“双臂顺行式”新型棚架树形及其整形修剪技术获评中国农业农村重大新技术。

4月20日,全省农业科技“五五”工程在黄冈举行启动仪式,现场展示双季稻全程机械化直播技术。

坚持党建引领,为保障农业科技事业发展、激发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发展活力,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近年来,湖北省农科院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推进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深化改革,充分调动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助推创新产出、创新效益和创新能力上新台阶,接连获评“省直机关党建工作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单位”“全省党建工作示范单位”。

把牢方向盘——

坚持以党建引领锚定方向,在担当作为中彰显政治本色

没有方向的船,任何方向都是逆风。

省农科院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切实发挥好政治核心作用,将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有关工作要求转化为科技支撑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施工图”,紧紧围绕“四个面向”,坚持创新核心地位,立足推进湖北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为建设农业产业强省插上科技的翅膀。

年,在省委、省政府部署下,由省农科院牵头,整合和优化省内农业科技资源,率先在全国成立省级农业科技创新中心,打破部门、学科和区域界限,初步建成“农科教企”相衔接的运行机制。

年,党中央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省委农办、省农业厅和省农科院发起,联合全省市(州)农科院、在鄂农业高校、农业龙头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48家单位共同成立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建立市场需求导向、项目任务带动、平台资源共享的协同创新平台。

依托创新中心和创新联盟,“十三五”期间,省农科院联合各成员单位,紧紧围绕湖北省农业全局性重大战略、区域性产业难题、关键性技术问题,以农业科技“五个一”行动为抓手,充分发挥全省农业科技资源共享“一盘棋”、关键核心技术集成攻关“一体化”、科技支撑现代产业服务“一条龙”的协同创新优势,先后实施重大科技攻关项目项,与家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深度融合,组织全省农业科技工作者深入全省个村,帮扶脱贫户,培养农业科技精英人,超额完成各项行动目标。

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是该院科研人员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省农科院与14个市(州)签订院地科技合作协议,潜江虾稻、枣阳桃、恩施富硒茶、红安薯……各地精准扶贫、农业产业振兴都有该院身影,助推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0.8%。

该院与潜江市政府签订虾稻科技合作协议,选育出优质虾稻品种——虾稻1号,开发稻田综合种养模式,为潜江虾稻产业成为我省现代农业发展的一张亮丽名片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与枝江市共建我省第一个现代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区,开展成果转化和集成示范,推广自主研发的新品种和新技术30余项,带动枝江农业由“靠天吃饭”向“靠科技发展”,助力该市在年全省三农发展综合考评中位列第4名,创历史最佳成绩;年入围湖北首批创新型县市区建设名单。

再接再厉,接续奋斗。年,根据党史学习教育“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要求,省农科院围绕十大农业重点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每个党委班子成员负责一条产业链。同时,启动农业科技“五五”工程,将重点农业产业链“卡脖子”技术难题转化为科研清单,力争“十四五”期间突破50项产业发展关键核心技术、集成示范项先进实用科技成果、推广50项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建设50个农业科技引领示范村(镇)、发展壮大50家农业龙头企业,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建设农业产业强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强化科技支撑。

完善点火系——

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经济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这个引擎的“点火系”。

深化科技体制及相关体制改革,就是要完善“点火系”,让创新驱动的“新引擎”全速发动起来。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农科院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用解放思想这把钥匙打开释放创新活力的大门,形成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破解难题、奋发有为的生动局面。

科技创新机制改革——

省创新中心围绕全省农业重大产业需求,有效整合资源,以岗位为抓手、项目为纽带、首席为核心,将原有70个团队整合为39个协同创新团队。建立“首席科学家+科研骨干+科研助理”阶梯型的创新人才体系,团队的定位与结构更加明晰。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中,省创新中心有23名岗位专家和36名试验站长。

提升管理效能。采取稳定支持与适度竞争的管理方式。通过充分调研,科学制定研究方向,按照目标、需求和问题导向,遴选实施7个重大项目,组建跨学科、多层级、全产业链匹配的协同攻关团队,着力为湖北省农业产业发展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培养梯队人才。实行执行首席制度,在创新团队的科研骨干中择优遴选53名青年人才担任执行首席,协助首席主持实施项目和管理团队,通过传帮带等措施加速青年人才成长。

成果转化体系改革——

搭建成果转移转化平台。建设全国种业科技成果转化武汉分中心、全国农业成果转移服务中心武汉分中心、技术转移中心等三个平台。组建诺沃孵化器,促进成果与需求对接。鄂中6号、硒都黑猪、微生物菌剂成果转化有望突破千万元。

做实成果推广体系。创新“专家+示范区+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建立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农业科技推广新机制,真正使农民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用得好。与全省47个农产品主产区紧密合作,年实施科技合作、成果转化项目余项。

完善成果转化考核机制。发挥绩效考核指挥棒作用,明确将成果转化、技术服务作为重要考核目标,成果转化收益70%可直接分配给团队和个人,明确成果转化在职称评聘中的地位与作用,让科研人员“名利双收”。

综合治理机制创新——

推动在职党员干部下沉社区常态化、长效化,实施好“双报到、双报告”制度。在省农科院社区长期深入推进“群众在心中、服务见行动”社区党建工程,以社区党员为核心、社区群众积极参与,开展“弘扬志愿精神、服务居民群众”志愿者服务活动,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和党员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主力军作用,做到平时服务、战时应急,不断壮大社区治理力量,夯实社会治理基层基础。

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该社区构建党员、社区工作者、民警、物业管理员、志愿者和居民广泛参与的社区常态化防控工作队伍,服务效率高、质量好,受到居民一致肯定。在今年党史学习教育中,按照省委“坚持小切口、影响大、能办到、群众普遍受益直接受益”的要求,实施院北门建设、金水“明灯工程”等,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走深走实。

建强先锋队——

把科研骨干凝聚到党旗下,是党员都要做先锋

推进科技创新,核心是人才。

广大科技工作者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省农科院优化创新环境,引导科技工作者坚定理想信念,更大力度为科技工作者松绑助力,让创新创造源泉充分涌流,把科技成果更多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给科研人员“加油”“补钙”——

“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坚守初心,弄清楚我们是谁,我们的科研工作是为了谁,才能更准确找到科研的方向。”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该院党委书记刘晓洪在讲授专题党课时,语重心长。

该院坚持“思想引领学习在先”的常态化学习机制,通过院党委率先学、处级干部集中学、党支部自觉学、革命教育基地现场学、加强宣传促进学等多种形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在全院上下深入人心。

学以致用。该院发挥科研型党支部作用,根据农时精心谋划组织“科技闹春耕”“科技保夏收”等支部活动,将科研更好地与农业生产实践结合,锻炼科研人员业务实践能力,让科研视野“更接地气”、创新要素“更加汇集”、科研项目“更有板眼”、科技成果“更能物化”、科技服务“更加精准”,真正体会到“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使命感。

让科研人员“轻装上阵”——

该院坚持刀刃向内,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从国有资产配置和使用管理、政府采购管理、财务报销、差旅费管理,到人才评价、职称评审等八个方面,出台一系列制度和办法,让科研人员轻装上阵。

进一步完善成果权益分配激励机制,增加科技成果转化在工作绩效考核中的权重,赋予科技成果完成单位成果处置更大自主权;健全人才分类评价机制,开展人才分类评价机制改革,落实用人单位自主权,优化收入分配机制;赋予法人单位和团队更大自主权,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优化科研项目预算管理,简化资产配置和采购流程,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项目决策权。

用好人才第一资源,激发创新第一动力。一系列新思路、新办法,充分激发科研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全院人才规模、质量实现双提升,现有科技人员0人,其中高级职称科研人员人、博士余人。他们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中,正成为湖北担当科技自立自强使命、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硬核力量”“关键支撑”和“强大底气”。

荣誉榜

1.省直机关“红旗党支部”:

院办公室党支部

院科技处党支部

院人事处党支部

粮作所旱粮党支部

经作所蔬菜党支部

畜牧所兽医党支部

2.全国巾帼文明岗:

粮食作物研究所

生物农药工程研究中心微生物农药团队

3.中国好人:

朱文达

4.全国先进工作者:

龚自明

5.全国三八红旗手:

朱凤娟、胡红菊

6.全国巾帼建功标兵:

杨园园

7.省级劳模创新工作室:

粮作所水稻分子及细胞工程育种创新工作室

湖北省茶叶创新工作室

8.省直机关劳模创新工作室:

猪育种与养殖工程技术创新团队

9.省部级劳模(先进工作者):

(按姓氏笔画排序)

邓必贵朱文达杜金平李代河杨自文吴继星

陆肖芬陈其志袁家富徐佩钦黄兴华龚自明

彭毅喻大昭游艾青谢振翅熊桂云

10.湖北省三八红旗手:

郭凤领、胡红菊

11.湖北省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

李三和、罗青平

12.湖北省巾帼建功标兵:

胡红菊

13.“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按姓氏笔画排序)

王汝才刘净阮季平李双来李永暄李自明

邱为增陈昭明卓公贵周胜安单乃梅聂义端

高静范黄永楷梅书棋喻大昭程道常游艾青

谢振翅褚瑶顺蔡农熊桂云薛金秀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5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