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山宋山古潮音洞合江楼奥陶纪石林

致力于白癜风的研究 http://pf.39.net/bdfyy/bdfal/171228/5964871.html

引言—名字由来

西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年),宜都已设有县制,名夷道县,东汉建安十三年(年)属临江郡。建安十五年,刘备改临江郡为宜都郡,“宜都”始得名。取“宜于建都”之意。

宜都市今隶属于湖北省宜昌市。

长江图

长江自北向南沿东部边界流经宜都,清江在境内汇入长江主干流。

梁山

梁山位于鄂西宜都市西南32公里的潘家湾土家族乡境内,其山势雄奇,自然风光秀丽,而且有着年宗教历史,山麓有佛教观音禅寺,山顶为道观金顶。

梁山又名筐山,清康熙《宜都县志》载:“荆州图志称,宜都有高筐山,相传尧时大水,此山不没,如筐篚然,故云”。清同治《宜都县志》又载:“梁山为邑中诸山冠,环大梁、群小山皆拥戴朝拱。”故名大梁山。梁山方圆8平方公里,主峰海拔米,奇峰耸立,形如石笋,除南坡稍缓外,其余皆似斧劈刀削。

上山独路险峻,有石质台阶千余级,登上金顶可鸟瞰群峰拱卫,纵观层层云海,聆听阵阵松涛,还可观长江,览陆城,望峡口,放眼荆沙及湖南澧县一带。梁山北边悬崖下20里长的探母沟,沟内古木参天、绝壁高耸、洞穴幽幽、溪流潺潺,是旅游、探险和避暑之胜地。

梁山宗教活动始于梁武帝(公元年),迄今已有年历史。传说梁山与武当山同为一祖师菩萨,朝梁山,暮武当,显灵二刹。所以朝梁山的香客往往是星夜上山,争烧次日的头柱香。

梁山山麓又名观音阁,据梁山谱人相传,观音阁自唐代出名,至清末,觉先和尚将其辟为丛林,建筑规模甚为宏伟,宽敞高大的神殿前后三重,十二间,还有方丈室、客房、卧室、厨房及其它生活用房。庙旁还建有一所“崇善学堂”,吸收善男信女的子弟和小沙弥入学读书。今天,观音丛林处已恢复建成大雄宝殿,其它殿堂也正在恢复之中。

清江天龙湾

天龙湾位于宜都市五眼泉乡石门,这里建有湖北省第一座天文台、金色沙滩浴场、智慧道、智慧迷宫等,集水上运动、观光休闲、科普教育于一体。

环水而筑的“智慧道”沿途矗立着十一尊中外科学家的青铜雕像,置身其中,仿佛徜徉在人类文明的海洋;依水而建的“智慧迷宫”采用八卦原理,向游客的智慧和知识储备提出挑战;智慧广场以彩色音乐喷泉为中心,用递进的环形廊柱相烘托,是游人理想的休闲狂欢场所。登上天文台,仰望苍穹,天龙湾尽收眼底。

宋山森林公园

宜都宋山位于万里长江与八百里清江交汇处高坝洲境内,景区植被丰富,谷幽峡险,泉飞石静,云缠雾绕,被誉为:“植物的天堂,动物的乐园,人类的氧工厂”。宋山因宋女升仙而得名,更因张飞在此演练骑兵,宋太祖赵匡胤题有佛寺“圣”匾而在历史上享有盛名。

宋山的竹是它的一大特色,这里共有楠竹、桂竹、刚竹、粉绿竹、早园竹、罗汉竹、紫竹、茅竹等数十个品种。因此,到宋山旅游,赏竹,也就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活动。在海拔多米的法泉寺背后,有一片50多亩的连片楠竹,平均高度在10至25米,它四季长青,秀丽挺拔,值霜雪而不凋,历四时南而常茂,是宋山的“竹海”。

东汉时期,佛教就传入了宋山,距今已有1多年历史。唐代,宋山称为嵩山,有“临济宗”僧人在此建庙传经,现尚存有“传临济正宗四十二世比丘们情源号洪海”碑刻为证。明嘉靖年间因宋山香火日盛,僧人月堂筹资修建了三重大殿,将寺庙更名为“法泉寺”。

来自湖南、湖北的香客络绎不绝,烧香许愿,祈福祈寿者大有人在。宋太祖赵匡胤为宋山寺庙赐“圣”字匾,使宋山声名大振,不仅圣气“灵”人,更有皇恩浩荡。清乾隆时,法泉寺更名为龙泉寺。直到年,历经战乱的法泉寺仍保持完好风光,当时还有僧众人,其中方丈11人。解放后,第四十八世和尚“果云”、“果祥”,第四十九世“祖善”相继还俗。

奥陶纪石林

石林位于湖北省宜昌的宜都市潘家湾土家族乡境内,是国内发现最为完好,分布最为集中的奥陶纪石林景观。是以河谷风光、石林风光为基调,以自然文化、民俗文化为底蕴,融生态旅游、科普旅游、度假休闲为一体的旅游度假区。

石林包括神龟迎宾、悬崖栈道、石林松涛、石林迷宫、四十八门五个小景区。可谓“山青、水碧、石奇”,是一处集科普、寻古、探险、觅奇、揽胜的绝佳场所。

四十八门为什么叫四十八门,而不叫四十七门或四十九门?四十八门玄就玄在它暗合六爻八卦,玄妙无比。在对面的渔洋河山坡上另一处石林景观中,还有一个四十八巷。

讲到四十八门的来历,相传不知是哪朝哪代,曾经有一个风水先生,从此地经过,审视良久后,断定这里是一方风水宝地,就在此处搭建茅舍而居,一呆就是三年,久久不愿离去,后来无疾而终,临死前千嘱万托,要家人务必将他埋在此处,朝向要对着四十八巷。从此,便有无数风水先生和相卜高人,常来此潜心研究,细细揣摩。

古潮音洞

古潮音洞位于宜都聂家河镇。由古潮音洞、渔洋河漂流、天河漂流和休闲度假山寨等部分组成。集巴楚文化、宗教文化、历史文化之精华,是旅游、度假、探险、觅奥之胜地。

古潮音洞为大型石灰岩溶洞,距今约5亿0万年,上下水旱两洞,洞洞相通,洞内厅壁挂满钟乳石,千姿百态。洞中有四奇:一奇:洞中的透明鱼为世所罕见。二奇:洞内祥云缭绕。三奇:洞内水声如潮。四奇:上下洞联通有铁梯。

古潮音洞内有擎天巨柱,高29米,围径37.8米,为国内所发现的岩溶洞穴中最大的石柱,被称之为“中华第一柱”,实属罕见。

三峡湿地·杨守敬书院

三峡湿地·杨守敬书院(简称三峡湿地)位于长江、清江、渔洋河三水交汇的宜都市境内的高坝洲库区,她西连巴蜀群山,东接江汉平原,北望中原大地,南通武陵余脉,系鄂西生态文化旅游的核心景观带。

杨守敬书院作为三峡湿地---宜都天龙湾国家湿地公园配套的重要文化旅游项目,是镶嵌在三峡湿地---宜都天龙湾国家湿地公园内的一颗璀璨明珠。

守敬书院由具有浓厚清末民初建筑风格的千碑林、观海堂、勤成讲堂、诸贤祠、继贤厅、东瀛馆、清源阁、问江山房、一得居、四宝堂、邻苏草堂等主要建筑组成。守敬书院是三峡地区第一个书院式景区,建于年。

杨守敬是清末民初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金石文字学家、书法家、版本目录学家、收藏家。一生著述80多种,藏书40多万册,以《水经注疏》为代表,被世人称为“绝学”。其出使日本时开创“前卫派”书法学派,被日本奉为“近代日本书道之祖”。

合江楼

江河交汇的城市较多,而以“合江”命名为亭和楼称谓者,合江之谓,世人共好。亭名合江者,全国有三。除鄂有宜都外,上有成都,下有衡阳。楼名合江者,粤有惠州。衡阳一亭,汇湘水蒸流;成都之亭,合郫检二江;惠州之楼,融东西枝江。而宜都的合江楼更以“泾渭分明、分界明晰”绝景而闻名。史料《大清一统志》记载,宜都“望江亭”位列全国三大名亭之首。

据史料记载,望江亭建于唐代,距今有1多年。期间历经了六个朝代,屡毁屡建,可谓“沧桑之亭”。公元1年曾被焚毁重建,公元年至年先后三修三毁。自古以来就有“乱世修塔、盛世建楼”的说法,宜都新建的合江楼,从长江乘船看楼共有5层,恢弘古典、雅致精髓。而从街面上看楼,楼有3层,精致典雅。

民俗文化—宜都梆鼓

宜都梆鼓俗称“梆鼓子”,是湖北地方曲艺品种之一。宜都梆鼓源于鄂西的宜都,是在当地民间薅草锣的基础上,吸引了民间吹打之所长,逐步发展演变而成的一个新的曲艺品种,该市各地普遍流传,人民喜听乐唱。其中尤以王家畈、姚家店、红花套等地最为流行。

其演唱形式可一唱到底,也可唱中夹白,还可唱、白、表、数兼而有之,并可与乐答问或由乐队邦唱等,结构比较自由。梆鼓音乐最初属音曲体变奏板腔式,年以后才逐步向联曲体过渡,故曲牌不多。演出道具是将木梆和书鼓一并固定在直立的鼓架上,演员持大、小两个木棒敲梆鼓而表演,配唢呐、二胡、笛子、扬琴伴奏。

地方特产—宜昌红茶

宜昌红茶简称宜红,又称宜昌工夫茶,是我国主要工夫红茶品种之一。历史上因由宜昌集散、加工、出口而得名。据历史文献记载:宜红茶诞生于十九世纪中期。光绪年间,就大量出口,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烟台条约》把宜昌辟为通商口岸之后,就有大量宜红茶出口。解放后,由于国门封闭,宜红茶出口一度中断,直到改革开放之后,宜红茶才逐渐恢复出口。

宜都宜红茶条索紧细有金毫,色泽乌黑油润,香气甜香高长持久,滋味醇厚鲜爽,汤色红艳明亮,茶汤有“冷后浑”现象,是我国条形红茶的代表之一。宜都宜红茶,产自长江与清江交汇的丘陵山区。这里山峰层叠绵延,种茶地理条件得天独厚。

十九世纪中叶,有茶商来到宜都开设茶庄,传授红茶制作技艺,拉开了宜都宜红茶百年兴盛的序幕。宜都宜红茶是宜红茶的典型代表,上世纪50-60年代,宜红、祁红、滇红并列为中国三大出口工夫红茶。

茶圣陆羽曾在《茶经》中把宜昌地区的茶叶列为山南茶之首。宜红茶条索紧细有毫,色泽乌润,香气甜纯,汤色红艳,滋味鲜醇,叶底红亮。高档茶的菜汤还会出现“冷后浑”现象。据湖北省《慈利国志》评还:“鹤峰帮者西贡品,其与宁都同为尚第一,中外驰名。”由此可见,宜红茶很早就在国际市场上享有较高的声誉。

后序

宜都上锁巴楚山地,下引江汉平原,长江清江环抱,巴楚文化交融,素有“楚蜀咽喉”“三峡门城”“鄂西门户”之称。

大美湖北、大美宜昌、大美宜都欢迎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22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