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远光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在闻名遐迩的长江三峡,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建成了宏伟的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全国人大常委会七届五次会议决定兴建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经过10年的建设,年6月,水库已蓄水至米,永久船闸已通航;7月10日,三峡工程2号机组正式并网发电;年,三峡工程全部建成。
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
时至今日,三峡库区已显出"高峡出平湖"的壮观景象,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开始发挥。在葛洲坝和三峡工程的伟大建设中,凝聚着亿万人民的心血和汗水,汇集了全体三峡建设者的智慧和力量。冯运汉同志作为地方政府的一名领导,亲身经历和参加了两次重大工程建设,并为这两大工程的移民工作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同时其间还参与了清江隔河岩,高坝洲的移民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享有"移民专家"的美誉。
冯运汉同志
今年的9月中旬,我在当阳关陵采访了冯运汉同志的女儿,女婿,内侄和与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回忆了他的点点滴滴的故事。
冯运汉同志出生在当阳一个贫寒家庭,小时候帮人放过牛,也种过田。解放初参加了革命,当上了农村基层干部,从事过土改工作,从一个基层干部逐步走上了县委书记的领导岗位。文革十年浩劫被靠边站,文革后期才重新回到县委领导岗位。年被调任宜昌地区行署副专员,宜昌地委委员。曲折的经历,崎岖的道路,冯运汉同志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诚的坚强意志得到了磨炼;对人民群众心心相印的浓厚情感得到了加深;对党和人民的事业执着追求的崇高品格得到了升华。
年1月25日,冯运汉陪同原国务委员王炳乾赴三峡库区考察,,在兴山县南阳察看夏橙基地
在长江三峡库区的移民开发建设中,冯运汉同志与三峡移民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早在年冬,时任当阳县官垱区区长的冯运汉曾带领干部群众参加了荆江分洪工程建设。由于奋力工作,成绩突出,因此出席了湖北省人民政府,荆州分洪工程总指挥部在沙市召开的劳模大会。七十年代初,葛洲坝工程上马,时任宜昌县委副书记的冯运汉同志担任了葛洲坝水库宜昌县移民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如何安置好葛洲坝库区移民,的确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没有现成的的路可走,但冯运汉同志坚信只要在实践中摸索,办法总比困难多。
年6月4日,冯运汉向国务院三峡办原主任李伯宁,湖北省原副省长王汉章汇报宜昌县移民开发办茶场的情况
年冬天,为安置好葛洲坝库区的外迁移民,冯运汉同志在宜昌县鸦鹊岭区考察安置规划,确定石桥外迁移民安置点,并在石桥带领群众修建了一座变电站,继而又在东风渠修建了提灌站。有了电,不仅可以解决移民用电,而且解决了水渠提水的问题,既可安置移民,也可带活一方经济。
年6月,冯运汉陪同湖北省原副省长王汉章,国家三峡工程移民局原局长唐章锦在兴山县淹没企业考察
年,冯运汉同志调任兴山县任县委书记后,他带领兴山人民开发水电,成为兴山水电起步的带头人。年冯运汉同志调任宜昌地区行署副专员后,负责葛洲坝和三峡工程库区移民工作。年被水利部聘为长江三峡工程移民论证专家;年被国务院三峡地区经济开发区办公室聘为顾问;年被国务院三峡工程审查委员会聘为移民预审组专家。在长达10年的移民工作中,他不负使命,顾全大局,心系移民,认真探索开发性的移民的方针的贯彻落实,为三峡库区移民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
年冬,冯运汉与原兴山县委副书记梅子峰,王映,王少愚,杨泽发等同志在兴山县猴子垉电站合影
一切为了工程,特事特办,是冯运汉同志一贯的工作态度。年11月7日,郭树言同志到宜昌市委传达了国务院领导同志关于三峡工程前期工作立即启动的指示。11月15日,施工队伍就要进场,急需征地亩,搬迁余人。当时移民条例政策还未出台,移民安置规划还未审定。冯运汉同志根据市委领导的指示,迅速赶赴现场,与三斗坪,乐天溪镇的领导一起挨村挨组地做干部和移民的思想工作,组织和动员移民搬迁。
年1月,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考察宜昌,接见冯运汉等宜昌地委领导
他亲眼目睹了移民拥护党中央,国务院兴建三峡工程的英明决策的动人场面,也亲身感觉到了移民不愿马上毁掉新建的房屋,地里的庄稼和成熟的柑桔园的沉痛心情。在工作中被无数次的纠葛而困扰,移民中的矛盾无处不有,无处不在。但冯运汉同志按照肩挑国家与移民两头的原则,坚持为国分忧,为移民解难。急工程所急,办工程所需,解移民之难,苦口婆心,耐心细致地说服移民让出家园,确保工程用地。记得覃家沱村有一位姓丁的移民老人,人称"老顽固",经多次劝说丁老还是不愿意离开故土,冯运汉同志亲自登门连续多次细细开导,等待了7天,丁老终被感动,高高兴兴地搬出了坝区。
为协调好施工单位与移民之间的矛盾,冯运汉同志总是马不停蹄地忙碌周旋,确保施工不受影响。如在陈家冲村有一个施工单位因压坏了移民庄稼,从而诱发了当地移民聚集围住了推土机,阻止施工达几个小时的事件,冯运汉得知后迅速赶到现场办公,就地解决,确保了正常施工。
年10月7日,冯运汉陪同原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考察葛洲坝电厂
心系移民群众,为民服务,是冯运汉同志一贯的品格。在服务葛洲坝和三峡工程的建设中,冯运汉同志始终把移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把移民的冷暖挂在心上,为移民办实事办好事。
上世纪80年代,葛洲坝工程库区的秭归多名移民被安置在枝江董市镇云盘湖,不少移民的土地在湖底低洼地带,常年无收,吃饭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照明靠蜡烛,住的是危房,饮的是脏水。冯运汉同志知道后,和枝江市县的同志一道深入该村调查,被当地移民团团围住,告之实情。耳闻目睹了这里移民生产生活的落后情景,冯运汉同志被移民作出的贡献所感动,同时也为这些移民的困难处境所困惑。
年9月29日,冯运汉陪同原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视察三峡坝区
冯运汉同志与枝江县董市镇的同志商议下决心调整产业结构,从改善移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入手,稳定移民,使移民稳得住,逐步能致富。于是他亲自组织行署移民办的同志帮助移民村作规划,改锅底田为渔塘养鱼,开垦荒湖深挖排水沟建排灌站。同时,着手解决上百户移民的居住条件,架起了高压线。经过5年的努力,这个移民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移民用上了电,家里有了粮,手头有了钱,住上了洋房,吃上了自来水,生活过得红红火火。该村移民无不感谢党和政府的关怀。
年6月12日凌晨,在葛洲坝库区发生了震惊全国的长江新滩特大滑坡险情,冯运汉同志在这次灾害之前受地委行署领导的指派,于6月10日就赶赴新滩镇,坐阵现场指挥抢险工作,组织新滩镇户人安全转移,无一人伤亡。
年11月18日,冯运汉陪同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陈慕华视察秭归县水田坝移民开发工作
坚持从实际出发,勇于探索,是冯运汉同志一贯的作风。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提出的开发性移民的方针,冯运汉同志在三峡移民安置工作中开展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探索出了移民安置的三种模式:一是兴山峡口模式,即:征地开发确定土地权属为永久安置移民就业。二是秭归水田坝模式,即:开发土地实行"三七"或"四六"分成,小头归集体经营,大头归移民安置使用。三是宜昌县太平溪模式,即:国家出资,村出土地,共同开发,安置本村移民。这三种开发安置移民的模式受到了上级充分肯定,在三峡库区得到推广。
如宜昌县葛洲坝水库平善渔村淹没后生活无着落,年冯运汉同志带领该大队干部到小溪塔镇红卫大队蔡家冲实地考察,确立并实施了靠土扎根,依托郊区搞开发,安置大批移民的思路。从而使这个渔村变成了移民新村,受到了省政府的表彰,引来了国内外来宾络绎不绝到该大队参观取经。
年10月27日,冯运汉陪同原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光英考察秭归县移民试点村
积极参与决策,恪尽职守,是冯运汉同志一贯的原则。冯运汉同志在分管三峡移民工作中,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支持,及时请示汇报,积极参与决策。同时,认真履行职责,为妥善安置移民,使移民真正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协调服务,鞠躬尽瘁。
年,秭归县茅坪镇茅坪村移民小区因工程影响排水出现问题,冯运汉同志速去调查,却遇到了几百群众的围攻,小车被划破了几道口,冯运汉同志理解移民心情,沉着应对,组成两个小组,果断处理此事,一个组召集移民代表会,听取意见;一个组同工程业主及施工单位商议补偿事宜。经过4个多小时的协调工作,得到了妥善处理。茅坪村移民获得了合理的补偿,企业双方都比较满意。
年3月27日,冯运汉陪同国家水利部部长钱正英考察三峡库区兴山县
又如为积极争取葛洲坝电站发电后库区维护基金"一度电,一厘钱"用于库区维护基金的问题,冯运汉同志积极为行署,市政府提决策意见,并多次向国家水电部,国家计委汇报,终于解决了这一难题。年10月,冯运汉同志受到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的表彰,原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为冯运汉同志颁发了荣誉证书。
冯运汉同志虽然离开我们整整6年了,但他的模范事迹让我们难以忘怀。冯运汉同志是焦裕禄式的好干部,是我们老百姓的贴心人。在老人家诞生90周年纪念日之际,写这篇文章是对人民的好公仆冯运汉同志最好的纪念!
作者:彭远光
作者简介:彭远光,笔名吕耘,生于年。当阳市作家协会常务理事,宜昌市作家协会会员。曾在人民日报、湖北日报、三峡日报、三峡晚报、三峡商报和长江文艺、湖北文史、宜昌文史、三峡文化、三峡文博、长坂坡等报刊杂志以及湖北省作家协会丛书,发表报告文学,散文,纪实文学,人物传记多部,多次获得国家,省,地,市新闻文艺一等奖和优秀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