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中心把党史教育与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有机融合,将学习成效落在为民办实事上,积极收集市场主体意见建议,主动向上争取支持,学习发达地区先进经验,加快建设“全流程无纸化、开标线上化、缴费电子化、过程全记录”的公共资源“不见面交易”体系。
一是增加适用项目类别,扩大“不见面”开标运用范围。中心于年8月底完成“不见面”开标系统建设,成为宜昌市内首个建成“不见面”开标系统的县级市,截至目前已有个项目完成“不见面”开标,交易金额达10.69亿元。其中,工程类项目75个,交易金额8.4亿元。采购类项目41个,交易金额2.29亿元,数量在其他周边县市区中名列前茅。但之前的“不见面”开标模式仅适用于公开招标项目。今年,中心将“不见面”开标适用范围从公开招标、邀请招标项目扩大到竞争性谈判、竞争性磋商、询价、单一来源采购4类公共资源类别,基本囊括了目前所有适宜以市场化方式配置的各类公共资源交易,覆盖率提升了约70%。
二是升级改造旧开标室,提升“不见面”开标服务质效。“不见面”开标适用范围扩充后,“不见面”开标模式将成为常态,中心积极谋划、提前安排开标室改造工作。及时对接第三方软件公司,邀请专家实地查看,明确改造标准,制定详细改造方案,确保改造工作顺利进行。目前已完成前期改造工作,进入设备调试阶段,预计4月完成改造工作。
三是开发线上缴费功能,健全“不见面”开标配套服务。完成“不见面”开标主系统建设后,中心将工作重点转移到健全配套服务上来,积极对接宜昌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争取上级技术支持;联合市邮政储蓄银行和第三方软件公司进行“网上缴费”功能开发论证,明确具体要求,多次召开专题工作会,反复讨论修改开发方案,着力为市场主体提供优质高效、贴心便捷的公共资源交易服务。目前已完成网上银行端口对接工作,此功能预计于6月正式运行。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