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央媒采访团走进宜昌

北京中科医院公益抗白无止境 http://weifang.dzwww.com/cj/201711/t20171127_16268082.htm

央媒采访团走进五峰采访。

央媒采访团在秭归牛口村采访。

三峡晚报全媒记者邹前俊朱延筠/文全媒记者景卫东/图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宜昌人民正以怎样的姿态奔向小康?百姓眼中的小康生活究竟是什么样?8月25日至26日,由中宣部组织的“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主题采访团走进宜昌,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中新社、经济日报、中国日报等10多家中央媒体的20余名记者,深入五峰、猇亭、枝江、秭归等地,就长江大保护、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边界补短板等工作进行集中采访,探寻宜昌人民阔步奔小康路上的生动故事。

大学生村医守护村民健康

今年暑期,五峰定向委培的97名大学生村医全部到村到岗,他们遍布土家山寨,筑牢健康防护墙。8月25日上午,采访团首站深入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长乐坪镇百年关村,聚焦山寨“健康守门人”。

“全村户人,其中因病致贫户人,占贫困户……在五峰长乐坪镇百年关村卫生室,行医50年的老村医裴光鑫接受央媒采访时娓娓道来。谁家的人有什么病,谁家的媳妇什么时候到预产期,谁家的孩子什么时候该接种何种疫苗,他心里都有一本账。从医多年,裴光鑫还总结出自己的一套“行医经”:小病不出村、大病需转诊、急病要护送。

裴医生医术厉害,但是他70多岁了,总有退休的那一天,村民们忧虑和担心。年3月,大学生村医杨海燕的到来,让裴光鑫和村民们看到了新的希望。今年23岁的杨海燕,高中毕业后通过宜昌乡村医生定向委培计划,赴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学习后,走进百年关村卫生室工作,并成为裴光鑫的徒弟。

百年关村六组今年76岁的朱宏菊,患糖尿病、高血压十几年。由于两个儿子在外务工,家中只有她和儿媳妇及两个孙儿留守。交通不便,田间农活又繁多,朱宏菊很少主动去村卫生室体检就医。杨海燕到岗后,隔三差五骑摩托车上门提供血糖、血压测量等公共卫生服务,一并带去降压药等药物,还嘱咐老人按时服药。“小杨态度好,服务好,就跟自己的亲人一样,经常到屋里来为我量血压。”朱宏菊接受采访时,对杨海燕称赞有加。

以村医为纽带,五峰由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前移疾病预防关口。截至今年8月,五峰全县已完成人的家庭医生签约,名常住贫困人口每年免费享受健康体检,贫困人口签约服务全覆盖,为近万名慢病患者建立了健康档案。有了大学生村医,群众不出村,在家门口即可享受各类健康教育引导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呵护碧水蓝天换得美好家园

25日下午,采访团先后来到兴发集团宜昌新材料产业园、枝江姚家港化工园和金湖国家湿地公园,切身感受宜昌狠抓长江大保护、坚持走绿色转型升级之路所带来的变化。

“总书记强调指出,长江经济带建设要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不搞大开发不是不搞大的发展,而是要科学地发展、有序地发展。”在宜昌新材料产业园内,兴发集团总经理助理陈晓清回忆起两年前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兴发集团时的叮嘱,依旧激动不已。

陈晓清介绍,两年多以来,兴发集团全面贯彻落实长江大保护,加快绿色转型升级,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和谐统一。宜昌新材料产业园在已经拆除沿江装置22套的基础上,进一步关停了泰盛公司2.5万吨/年亚磷酸二甲酯装置,拆除了兴瑞公司原材料储存罐区、煤库及泰盛公司4万吨/年草甘膦水剂、仓库等装置,并对沿江1公里范围内的泰盛公司1万吨/年草甘膦颗粒剂、兴瑞公司热电厂等装置实施技改搬迁。截至目前,累计关停、搬迁和拆除装置32套。为修复生态构筑绿色屏障,宜昌新材料产业园对沿江装置搬迁腾退的米岸线进行土地修复,并按照城市公园标准打造长江绿色生态廊道。

在枝江姚家港化工园湖北三宁化工乙二醇项目现场,车辆穿梭、机械轰鸣,一派繁忙景象。湖北三宁化工董事长李万清介绍,为践行长江大保护的号召,公司坚持淘汰落后产能,目前公司投资亿元的搬迁转型项目——“合成氨原料调整及年产60万吨乙二醇项目”就是调整产业结构、改善和优化原料结构、推动产品结构和质量升级的建设工程。

下午4时,央媒采访团来到金湖国家湿地公园,湖面清波荡漾,鱼翔浅底,岸绿景美。“金湖现有维管束植物种,鸟类种,是名副其实的候鸟驿站、鸟类天堂。”金湖公园管理处负责人余红说,几年前,金湖这个宜昌市最大的湖泊还是一家渔场,湖水发臭,蚊虫滋生,湖面被糟蹋了,江水也被污染了。年,枝江市投入资金3亿多元,通过退渔还湖、清污截污、种植水生植物、建设湿地公园等一系列措施,持续改善金湖的生态环境。目前,金湖湿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大量珍稀鸟类回迁至此栖息、越冬。金湖被批准为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后,枝江市已规划建设金湖休闲度假旅游区,准备投资15亿元打造市民生活休闲平台。“生态变好了,居民的生活环境也变美了。”金湖周边群众胡耀新说。

边界村守望相助共同发展惠百姓

西流溪,是条几米宽、数百米长的河沟。沟边的山坡形成鲜明的对比。右边秭归泄滩乡牛口村的夏橙漫山遍野,一片青绿,果实挂满枝头;左边巴东东瀼口镇绿竹筏村的山坡上,有的是杂树林,有的已开发成果园。从长江回水区溯溪而上约米处,有座名叫戴家坪桥的小桥,将两村连接在一起。

牛口村村委会主任周祖喜介绍,该村5个组户,共人,从年开始大力发展夏橙产业,目前有亩,年产0万余斤,产值多万元。“两村之间,有很多村民通婚成为了亲戚,相互支持发展也是应该的。”周祖喜说。

绿竹筏村书记税明金介绍,该村16个组户,在牛口村带动下,从年开始发展夏橙产业,目前全村种植夏橙亩,正在收益的有亩,老百姓的收入明显提高。然而,去年夏天遭遇严重干旱,全村柑橘灌溉用水及人畜用水困难。“因为电力不足,我们望着长江水却用不上啊!解决用水问题首先要解决电的问题,从我们村接高压电的直线距离多米,而从牛口村接电只有多米。经两地政府部门协调,现在我们用上了秭归的电。”税明金说,去年10月27日,村委会到秭归泄滩供电所办理了供电业务报装,次日就通电了,如今电力运行稳定。目前,通过水泵从西流溪抽水到建于米高处的方水池,既解决了全村农业灌溉用水,村民安全用水也有了保障。

张林是绿竹筏村最大的夏橙种植户,目前种有35亩,正在收益的25亩。去年为果园抗旱,他专门买了柴油机设备,铺设米的管子从长江里泵水到果园,每次抗旱的成本元。张林说,“电线架通后,用电泵水抗旱一次可以节省0元。非常感谢秭归带动我们发展夏橙,还在电力上给我们大力支持。”

“由秭归投入25万元进行电力设施建设,有效解决绿竹筏村安全饮水,以及多亩柑橘灌溉用水,节约资金约40万元。”秭归泄滩乡党委书记刘磊表示,边界村都是贫困村,是精准扶贫的重点,该乡牛口村、陈家坡村与交界的巴东东瀼口镇绿竹筏村、孟家垭村,一衣带水,守望相助,目前在道路、用水、用电、通讯等方面,形成了互联互通,让老百姓得到实惠。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4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