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0后00后大学生村医跟踪采访记家门口

脚下有泥土,心中有阳光。

当一个人的青春融入到一个时代、一份事业中,这样的青春就不会褪色,而这份事业也必将在岁月的历练中折射出耀眼的光芒。

寻访荆楚,一群90后、00后大学生村医的青春在乡村绽放出绚丽的光华。

村民朱宏香说:“多亏小杨大夫,我才捡回一条命”

土家村寨喜迎大学生村医

杨海燕24岁

采访地点: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长乐坪镇百年关村

阳光洒进山坳,驱走清晨的薄雾。

几位村民迫不及待地走进卫生室,杨海燕笑脸相迎。

“爷爷、奶奶,您哪里不舒服?”

“怕是受了凉,肚子疼!”

“头有点晕。”

……

查体、听诊、开单、配药,这是24岁的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长乐坪镇百年关村乡村医生杨海燕的日常。虽然脸庞还显得有些稚嫩,但“努力做好”是她内心的坚持。

“我从小想当医生,高考时,班主任推荐我报考大学生村医定向委培计划。”杨海燕说,她在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学习4年,政府每年补助1万元生活费和学费。毕业后,按照定向委培协议,最少要当5年乡村医生。

她就职的百年关村,常住户多人。此前,村卫生室由70岁的老村医裴光鑫独守。

年3月2日,入职的第一天,杨海燕记忆犹新。

基层人手少,村医既是医生,又是护士,还要客串收费员、发药员,承担公共卫生服务,开展慢性病防控等。杨海燕一时不知如何应对。

相反,裴光鑫20岁就当了村医,不仅熟悉就诊村民的容貌、性格,对他们的身体状况也了然于胸。采药,他钻过村里村外一座座山;随访,更是全村村民一户不落。

“很糗!”杨海燕吐了吐舌头,“但我并不气馁。”

“我得把经验尽快传给她。”裴光鑫倾囊相授,杨海燕虚心讨教,笔记本记了一本又一本。晚上,捧读经典、背诵药名、练习望闻问切……上岗仅半年,杨海燕就考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

喜在心头的莫过于裴光鑫,他虽年近古稀,但在老村医中还算“年轻”。“村医队伍严重老化,到了年龄却退不了休,但年纪大了接受新知识有限,难免力不从心。”

通过两年观察,裴光鑫对杨海燕赞不绝口:“认真负责,人也勤快,学东西快,相信好好锻炼一段时间一定能接好班!”

今年正月廿三晚上10点多,村民朱宏香出现头晕、发抖等症状,两个儿子都在外地,她试着拨通了杨海燕的手机。

“我马上到!”杨海燕二话没说,冒雪赶了一个多小时山路,鞋袜被雪水湿透。上门后,她迅速评估病情,初步判断为急性脑梗,立刻联系镇卫生院,将朱宏香转诊。康复后,朱宏香逢人便说:“多亏小杨大夫,我才捡回一条命。”

在村卫生室院子门口,两棵百岁有余的榆树冠盖如云,为村民遮阳挡雨。

“裴师傅就像这棵老树,把根深深扎进大山,用一颗赤诚的心,温暖了乡亲。我希望像他一样!”杨海燕说。

(文/图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龙华通讯员杨威)

镇医生巡诊到咱村

谢锁31岁

采访地点:咸宁嘉鱼县簰洲湾镇下沙口村

天刚蒙蒙亮,谢锁就出门了。

作为咸宁嘉鱼县簰洲湾镇卫生院的医生,他此行的任务是到5公里外的下沙口村巡诊。

风雨无阻,挨家挨户,忙忙碌碌。9月,当镇卫生院将下村巡诊的任务交给谢锁时,他已掂量出这份工作的分量。

巡诊,意味着每周要到下沙口村去2至3次,为村里的常见病、多发病患者诊疗,对慢性病患者做随访、诊疗和用药调整等控制、管理。此外,还要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村里有多名村民,其中多人患有高血压,人患有糖尿病,一趟巡诊下来,车程近20公里。午饭吃不上是常有的事。

第一次出诊,就让谢锁有了不一样的“职业荣誉感”。

“我腿脚不方便,没法经常去村卫生室治疗。没想到,谢医生直接到家里为我诊疗、输液、做护理,服务贴心周到。”听到67岁的王大爷的称赞,谢锁有一种强烈的“被需要”的感觉。

“我激动了好久。”谢锁说。

巡诊中,车坏了一次又一次,鞋磨破了一双又一双,但这都无法改变一颗心的执着。作为一名镇卫生院医生到乡村工作,谢锁全然没有“屈就”的感觉。在他眼里,巡诊“平凡而伟大”。

一次,谢锁下乡巡诊,正好碰上村里一位老太太突发脑梗塞。谢锁第一时间为老太太进行应急处理,然后,医院做脑部CT。最终,老人转危为安。经过悉心治疗,老人不仅能生活自理,还能拄着拐杖走路。

“谢医生是我的救命恩人,他救了我的命!”老太太康复后逢人便夸。

“贴在乡亲们身边,更能第一时间发现病危的信号,拯救人的生命更及时。还有,去村里巡诊更了解病人实际,可以给病人更符合患情的医疗帮助。”谢锁说。

从今年9月开始,咸宁市卫健部门要求各级乡镇卫生院动员力量,通过驻村、巡诊等方式,下沉辖区内乡村为村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今年底前,我省采用驻村、定期巡诊、托管村卫生室的方式,完成乡镇卫生院名大专以上学历医生的下沉,为村民提供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卫服务。

这些消息鼓舞着谢锁。

他说:“更多大学生深入到乡村,乡亲们的健康就更有希望!”

(文/图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胡蔓通讯员蔡帮)

留守老人不再愁

送医送药到床头

刘茜茹23岁

采访地点:枣阳市吴店镇凉水村

卷起患者的袖子,绑上血压计的绑带,塞进听诊头……

23岁的枣阳市吴店镇凉水村大学生村医刘茜茹熟练地操作着,一气呵成。

“叮咚、叮咚”,听诊器里传来的声音有力而平稳。

“张大婶,您的血压高,低78,最近的指标都控制得不错!”刘茜茹竖起大拇指。

11月14日中午,她像往常一样,骑着摩托车,前往村民张大玉家中随访。

寒来暑往,不论烈日当头,还是大雪纷飞,刘茜茹从来都没落下过一次。“村里现在剩下的大多是留守老人,他们子女不在身边,我应该跑得更勤快些。”这个质朴的想法,让刘茜茹坚持了下来。

刘茜茹是枣阳市首批免费订单定向培养乡村医生计划的大学毕业生,年被分配到吴店镇凉水村。

初来乍到,困难不少。

“一个小丫头,能干个啥?”“又没啥经验,能看好病?”村民们有些怀疑。更让刘茜茹忧心的是,有的老人根本不把高血压之类的常见病当回事。

“必须改变这种现状。”刘茜茹暗下决心。

“我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患有慢性病。慢性病并不可怕,但一定要懂得如何防治。我高考那年,奶奶突然高血压引发脑梗、造成偏瘫,要是当时懂得控制血压,也许悲剧就不会发生。”刘茜茹一遍遍给村民们讲述自家故事,希望通过“现身说法”拉近和村民的距离,强化他们的预防意识。

村民李天书和老伴是脑梗出院的慢性病患者,可依然忽视血压管理。“脑梗与血压关系密切,如果继续忽视血压,脑梗面积会越来越大,降血压药不能断。”刘茜茹走到老人们的床头,帮助他们把药服下。李天书禁不住老泪纵横:“这姑娘待我们就像亲人。”

挨家挨户跑、做记录,2年随访下来,刘茜茹整理出多名需要定期随访的慢性病重点村民名单。哪位老人的疾病需要特殊看护,哪位患者的药品快吃完了,她都了然于心。

“老人记性不好,稍一疏忽,都可能发生意外,一定要看护好。”她将自己的电话号码留给老人,一有需要,随时出发。

勤快是村民们对刘茜茹称赞得最多的话语。“几乎每天都来,现在,我离不开她了。”63岁的高大婶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以前服药不规律,现在有刘茜茹的督促,相关指标得到有效控制。今年5月,75岁的村民林有甫务农时伤到手。接到求助电话后,还在坐月子的刘茜茹马上赶到了。有时,需要夜晚出诊,刘茜茹会喊上在镇卫生院当外科医生的丈夫,一起到患者家中随访。

村民吴秀才说:“我们可方便了,不出家门,医生就到家里看病。”

眼下,刘茜茹正在为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而努力。她说:“我要当好一名优秀的‘健康守门人’。”

(文/图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胡蔓通讯员张玉玺)

政府花钱培养

村医签约上岗

罗傲雪18岁

采访地点:三峡职业技术学院

穿起白大褂、戴上口罩,迎着清晨的阳光,三峡职业技术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大一新生18岁的罗傲雪快步走到教室,讲台前的屏幕上呈现出“人体解剖学”字样。

“这是必修课。”罗傲雪一头乌黑的长发,戴一副眼镜,看起来稚气未脱,却已是一名“准村医”。

今年高考后,罗傲雪成为三峡职业技术学院级一名新生。接下来的3年,她将学习临床医学,毕业后成为宜昌的一名乡村医生。

罗傲雪是宜昌枝江人。“农村生活的经历,让我骨子里对农村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对乡村医生更是倍感亲切,因为那是救我的恩人。”

那是上小学的一件事:一天夜晚,罗傲雪突然高烧,上吐下泻。家人连夜把她送到村卫生室,村医迅速赶来,第一时间治疗。

罗傲雪至今仍清楚记得,那位村医是一个40岁左右的大叔。那夜,村医彻夜不眠,悉心救治她。小小的村卫生室与这位村医一道,成为她童年记忆里的暖色,在她心中埋下当医生的种子。

高考前夕,招募大学生村医的海报让罗傲雪的梦想照进了现实。

“在学校学习3年,政府不但免去每年学费,每月还补助元生活费。”罗傲雪说,国家和湖北省都非常重视乡村医生,她对于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

医学不仅需要大量的知识,还需要拥有熟练的实操经验。

第一次上《人体解剖学》,罗傲雪紧张、忐忑,还有一些恐惧。可当老师带领大家穿着白袍,举起右手,许下“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的誓言时,一股荣誉感、神圣感在罗傲雪心中油然而生:“想要救死扶伤,必须执着追求。”

面对学医路上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成百上千次的实践,罗傲雪从未想过放弃。她一直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像小时候救过自己的那位村医一样,救死扶伤,受到村民尊重。

“脚下有泥土,心中就有温度。”罗傲雪说,为家乡父老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是她的使命,也是她的光荣。

(文/图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曾莉通讯员周洋阳)

把基层卫生服务网兜起来

湖北日报评论员付勤

在湖北“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万名大学生乡村医生配备”项目被列为“十大惠民、四项关爱”实事项目首位。

我为群众办实事,就是奔着问题去,奔着短板弱项去。

年5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湖北代表团的审议时指出,这次应对疫情,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暴露出来一些短板和不足。

建立和完善大学生乡村医生培养机制,提出“年实现全省一村一名大学生乡村医生”这一清晰目标,正是以强烈的问题意识,加大改革力度,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织牢织密基层公共卫生防护网的应时之举、有力之举、创新之举、长效之举。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是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基础,相比硬件设施的投入,建立完善一支扎根乡土、服务乡亲的医疗队伍更为重要、更为关键。

曾经,人们把“半医半农”的农村医疗人员,亲切又形象地称呼为“赤脚医生”。

如今,时代的接力棒,已经把让农村居民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健康服务这一重任,交到了一群90后、00后大学生村医手中。

着眼长远、立足长效,让大学生村医留得住、干得好,才能织牢织密基层卫生防护网,打造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湖北样板。

百姓感言

新来的大学生村医,知识面可广了,常给我们讲新的医学知识和预防方法,我们都喜欢听。党和政府想到了我们的心坎上!——枣阳市吴店镇凉水村村民李天书

为防止我的高血压失控,黄婧村医每个季度来家里帮我测量血压,经常电话监督我按时吃药。小黄虽然年轻,但做事蛮负责。我写了三句打油诗送给她:“大病医疗有保障,免费体检保健康,幸福生活全靠党。”

——枝江市董市镇曹店村村民杨正保

去年,我突然腹部剧痛,接到电话赶来的杨海燕村医院,医院,做了肠穿孔手术。感谢有这么负责的大学生村医,救了我的命;更感谢党的好政策,让山里人吃药、治病都有保障了。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长乐坪镇百年关村村民严万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6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