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年,由全国总工会牵头,水利部和中国农林水利气象工会联合主办的“助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长江”全国引领劳动和技能竞赛结果揭晓,枝江金湖荣获长江经济带“最美湖泊”称号。
走进金湖国家湿地公园,环湖绿道贯通,湖面波光粼粼,木船扬帆赏景,岸边杨柳依依,堤上游人如织,抖音拍照留影,已经成为宜昌、枝江市民休憩游玩的“后花园”。
美丽的金湖刘卫东摄如诗如画的美景,令人如痴如迷,展示了“三湖”的蝶变!
东湖、刘家湖、毛湖埫原来统称孙家湖,现在雅称金湖。
据年《枝江县志》载:“孙家湖在县北九十里,湖分东西,地沃可耕。”清初,这里“设荆州驻防,湖西为镶兰旗禁军牧地,与民耕牧相错,时有争控。前令王世爵详请各宪,以西湖地丈实三千亩,拨军旗牧放,余皆民地。此乾隆五年案也。”
由此可见,孙家湖出现西东之分起源于清乾隆五年(年),湖西为军旗牧地,称为西湖;湖东称为东湖,亦耕,亦水,以水为主。后因西湖北有刘家湖,中有刘家牌坊,故西湖改称刘家湖,东湖之名继续沿用。
光绪元年(年),北来山水下泻,湖民为自卫护田,呈东西走向筑一道塍堤,其堤身单薄细长,人称“枪杆子堤”。此堤将刘家湖分成南北二部分,南称毛湖淌,北仍称刘家湖,刘家湖自此容纳北来山水,牧地不复存在,毛湖淌为长林垸低凹之地,常年积水漫流,初称为“淌”,后来由于泥沙激积淀高,则“淌”变为“埫”。
很早以前,东湖、刘家湖是颇为知名的水上古集小市,自有“呼风庙,鞑子桥,刘家牌坊多热闹”等传言可证。
据传,东湖西北处(原江口镇幸福村八组)有一小山丘,形似龟。“龟背”二亩有余,三方环水,可谓暑天乘风解凉的圣地。三国时期,关羽经过此地,乘凉呼风,后人立庙以祀,此庙称之“呼风庙”。庙内立有关羽塑像一尊,庙牌刻写“呼风禅灵”四个大字。宋朝时,在东湖西南岸与刘家湖交界处,住一刘姓员外,家有贞节女子,终身未嫁。为此,刘家在院内修建了一个贞节牌坊,弘扬封建礼教。牌坊为三层,高达8米有余,正中刻有“贞节牌坊”四个大字,后人称“刘家牌坊”。明末清初,发源于当阳玉泉寺的一条大溪港,蜿蜒曲折,流经孙家湖(东湖)至长江。当时荆州禁军为放养牧马所需,在溪港进孙家湖入口处用石板、石墩建了一座桥,约四米多宽,此桥由满人所建,又称谓“鞑子桥”。当地老人回忆,那时禁军将马赶过鞑子桥,到西湖散放,人到呼风庙游乐玩耍。
残唐五代(-年间)勇将王彦章随朱温转战各地,曾在此船至洞庭湖,后来传为王彦章在此摆渡。
年农田基本建设时,在刘家湖一带挖出六个石狮,二个石象,还有其它古董,在挖出的石桥板面上精雕有八卦图,足见刘家牌坊曾是古代名人游驻之地。
建国初期,东湖、刘家湖为公湖、敞口湖,水面宽达1.5万多亩,承雨面积平方公里之多。每遇暴雨,西北各路山水劈头冲泻,江水汹涌倒灌,马家店、江口、七星台、问安、仙女等沿湖乡镇十多万亩良田,数万人生命常遭其祸。
治理“三湖”为祖辈人的夙愿。
远在明末清初,前人曾在东湖边挖渠、建闸、排水。清乾隆间还对闸剅进行过翻修加固。
光绪15年(年)人们在东湖边垦地耕耘,由蔡东川领头从东湖南侧筑堤至江边以图兴立家园,终因洪涝未能如愿。
年,三长垸人民沿东湖、刘家湖加固了“枪杆子堤”,宜昌专署管辖东湖期间,兴建了江新闸,从此东湖与长江分隔,成为人工养鱼湖泊,但其水患仍未彻底根除。
毛湖埫几经沉沦,其湖成谜,人若置身于湖地,身体自然下坠,淤泥没于大胯上。年城关镇政府以精诚所至精神,组织三长垸人民从刘家湖经毛湖埫至江边开挖深达8米的排洪沟,试图要毛湖为我所用。并先后投资10多万元建良田,办猪场、奶牛场,结果是“种棉不结桃,种粮吃不饱,栽树不活苗”后经相互协商,互为有利,将这方资产作价交给湖北化肥厂作住宅区,办家属农场。
数百年的治理不少于十次之多,皆以失败告吹。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人们经历了一场伟大的思想观念变革,变得更加聪明起来了。中共枝江县委、县政府经过总结经验教训,遵循自然规律,反复科学论证,作出治湖与兴渔相结合的决策,制定了综合治理的三期工程方案。年秋,县政府召开县直单位、有关乡镇主要负责人参加的治理“三湖”紧急动员会。同年11月组建治理“三湖”的工程指挥部,县长李国普出任指挥长,副县长杨祖玉任常务副指挥长王明性、庚登执、熊业晶、孙云达任副指挥长,孙云达专管施工和质量。指挥部设于马家店镇战斗大队二生产队仓库。
年12月1日,综合治理“三湖”第一期工程全面动工,马家店、江口、问安、老周场、七星台5个乡镇、12个管理区、95个大队、个生产队的2万余劳动力汇集治湖工地。
朔风瑟瑟,寒气逼人。“三湖”工地上人头攒动,来往如流银锄飞舞,机声隆隆。“根治水患,治湖兴渔,造福人民”的巨标语熠熠生辉,耀眼夺目。这一冬人们从湖北化肥厂生化车起,沿东刘二湖南部向东至赵家山子(原义和三队)修建了一条长11公里,宽10米,堤高海拔45米的环湖大堤,组织县直机关干部在背水面堤下植造10米宽的防护林带,从东湖直抵江堤开挖了一条长米,底宽8米,面宽18米的排洪渠,配套修建过水流量24.8立方米/秒的东湖排水闸,开挖、建设高标准精养池96个,亩,鱼种池亩。新建了双湖桥和循环闸,六个灌溉剅,八座人行桥,二座机耕桥,从此,横行肆虐的东刘二湖第一次听调于人,达到了蓄得稳,挡得住,排得了,用得上,二湖相通,水位协调。
至年春,治理“三湖”的第一期工程首战告捷,共完成土石方万方,投工万个,投用资金90多万元,真是天翻地覆慨而慷,“三湖”一朝变新样,湖区人民乐洋洋。
随后,在县政府的领导下,由县科委、科协牵头,邀集县农委、水产局、畜牧、沼气、林特等方面科技人员组建了“枝江县生态渔业研究会”。潘运藩、徐士祯、陈元棋、牛文超、董德文、钟学锐、焦元中等一批有识之士,在毛湖埫揣这块神秘的土地上开始了前所未有的多学科高层次的科技攻坚战。
过去人们在迷惘、愤懑、苦闷中出走,这里变得一片荒凉。
如今,许许多多的人千方百计地挤进,因为这里变成了一方宝地,寸土如金。
年秋,当改革的春风劲吹枝江大地的时候,来自老周场、江口、问安、瑶华等乡镇的85个农户安营扎寨毛湖埫。他们在这方刚刚开发的热土、热水上试行专业化养鱼承包,实行“先交国家,后交集体,剩下归自己”的新政策。他们尽显身手,舍得投入,年迎来了千古未有的好收成,亩产成鱼至公斤。
年,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降落到这里,毛湖埫被定为“鄂西水产良性循环示范基地”,并被纳入国家“星火计划”项目。徐士祯等一批改革先锋高举科技的星火,勇于攀登,求索奋进,终于把毛湖埫建设成规模大,标准高,以鱼为主,多种经营,综合发展的商品鱼基地,创造了“鱼猪鸭鹅共生,树果草水同绿”的立体生态模式。年,亩水面收获成鱼46万公斤,亩产公斤,育肥牲猪余头,饲养鸭鹅只,栽植果树2.1万株,总产值达到.1万元。85个示范户户平纯收11元,人平纯收元。
东湖、刘家湖曾是有水无鱼,养鱼歉收之处。多亩养殖水面年产成鱼只4万多公斤,每亩水面不到5公斤。经过治理后,水位稳定,养殖水面扩大,亩平水面产鱼量提高到10多公斤。中华绒蟹桂花等名贵鱼种已试繁试养成功,得到普及推广。
如今,毛湖埫发展鱼池近亩,湖水淼淼,漪波涟涟,人乐鱼欢。毛湖埫的创先引领,推进了枝江养殖业的发展,全市水域面积达到40余万亩,水产养殖面积13万多亩。除了传统草鱼、青鱼、鲢鱼、鳙鱼“四大家鱼”养殖外,还大力发展翘嘴鲌、黑嘴鲌、黄颡鱼、鳜鱼、泥鳅、鱼鳖混养、网箱养鳝及虾稻共作等养殖品种和模式,优质鲜鱼俏销全国各地,真是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
东湖、刘家湖谢幕养殖,平静、清澈的湖面像一面圆镜,映出了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朵。有几只青头潜鸭在湖面上尽情地嬉戏,一群群鱼儿在湖水里会心地潇洒。微风徐来,湖面上漾起了圈圈圆晕,羞羞答答。微风拂摸湖面,荡起层层涟漪,在夕阳的照耀下,湖面闪闪发光,像鱼鳞,像碎金,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金湖好似清纯恬静的少女展现在游人面前,婀娜多姿,秀丽可爱,与您相随春夏秋冬,与您见证时代精彩!
(潘运藩徐士祯刘卫东/文刘卫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