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人组首次成都论道酱酒下半场品牌为王

本报记者章玉近年来,“酱酒热”已成为酒类行业共识。回望白酒业数十年的发展,在“浓、酱、清、香”等几大主要白酒香型中,酱酒从未有过像今天这般“风生水起”的场面——以8%的产能占比实现白酒行业近40%利润,红利持续爆发,酱酒“大时代”已经到来。但越是热潮汹涌,越是机遇与挑战并行,“热”的背后必须有冷静的思考。关于酱酒的后续发展趋势,业内仍存在不同观点:是持续性高增长,还是增势趋稳趋缓?是头部品牌群体的有限增长,还是多线品牌的整体增长?这些问题尚存悬念。4月4日,在四川成都举行的酱酒之心主题展上,来自云酒·中国酒业品牌研究院的5位智库专家首次联袂,以“酱酒下半场:品牌为王”为核心,进行了一场精彩的酱酒趋势预测与思想碰撞。 酱酒发展面临“四个矛盾”中国酒类流通协会秘书长秦书尧在致辞中提出,判断酱酒后续发展趋势,需要认识与把握“四个矛盾”:一是高与低的矛盾,即品类认知高、品牌认知低。酱酒市场的品牌化程度远低于浓香。品类大热之下,绝大多数品牌仍处于推广培育期。对于一个行业,品牌化程度的高低,是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如果长期没有品牌力支撑,市场很难做强做大。对品牌的打造和推广,必然是酱酒发展不可回避的重要一步。二是多与少的矛盾,即文化共性多、品牌个性少。酱酒品牌如何打造?个性化的定位和表达是必不可少的。对于更多上升期、推广期的酱酒品牌,如果长期局限于赤水河、老匠人、“”酿酒工艺等共性内容,很可能陷入同质化陷阱,品牌化发展将遭遇较大阻力和挑战。酱酒行业有必要开展深入、系统的文化挖掘和整理,在此基础上,塑造更多的品牌个性化定位与价值表达。三是大与小的矛盾,即需求空间大、产能空间小。一方面,市场上的酱酒消费需求与日俱增;另一方面,受生态、工艺等条件所限,优质酱酒产量增速缓慢。考虑到酱酒核心产区已接近产能上限,酱酒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和尖锐。四是强与弱的矛盾,即后端能力强、前端能力弱。秦书尧在谈到酱酒产业能力结构平衡的问题时说,酱酒在酿酒制造方面具有深厚积累,但在市场上,很多酱酒企业已暴露出前端能力不足的短板,缺少市场人才和组织架构,是一个很大的隐忧。秦书尧提出,这些矛盾对酱酒固然是一种挑战,但辩证来看更是巨大机遇。企业若能在品牌打造、个性塑造、消费教育、组织建设上有所作为,酱酒就会迎来突破性的跃升发展,实现从量变到质变。酱酒发展有没有泡沫?身兼贵州醇酒业和湖北枝江酒业两大酒企董事长、总经理的朱伟,近来在业内引领了一些话题流量。此次会上,朱伟又抛出一个观点,即未来酱酒市场份额会超过浓香。他明确表示:“现阶段的酱酒发展没有泡沫,远远没有,一切刚开始。”朱伟认为,目前酱酒太热、增长太快、发展太多,但不应仅凭此就提出酱酒已经有泡沫,而是应该看清趋势与本质。那么,酱酒发展究竟有没有泡沫?权图酱酒工作室总经理权图认为,酱酒崛起后,至少会有20年以上的行业景气长周期,具有亿—亿的市场机会。面对这一长周期,经销商应用长期笃定的观点来布局酱酒,千万不要浅尝辄止。未来20年中国酱酒市场将占中国白酒50%以上的份额,走向头部化、品牌化。目前,酱酒市场还处在一个初级阶段,需要以20年周期来演变和提升。在权图看来,酱酒的下半场远远还未到来,其景气周期比大家想象的要长得多,问题在于企业有没有能力跑完全场。酱酒的长周期成为行业共识。卓鹏战略咨询董事长田卓鹏认为,酱酒行业应布局当前、着眼未来5年,在打造核心市场、核心渠道和核心终端时,都需要长期主义。北京君度卓越咨询公司董事长林枫则认为,不应过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8809.html